在李沧区沧怡路社区,居民经常能听到院子里“咚咚”的敲打声,一听到这个声音,大家都知道,79岁的王星五又在修垃圾桶了。从2000年到现在,王星五自己也记不清已经修理了多少只垃圾桶,从他所在的社区到旁边的几个社区,只要见到破损的垃圾桶王星五都会带上工具到现场去修理,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年。 修理工具全是自备 昨天记者见到王星五时,他正在家整理工具,地上摆满 王星五今年79岁,退休前在国棉八厂做技术工人。 1995年刚搬到沧怡路社区时,看到周围有不少垃圾,社区里的植物也没人管,于是他就做起了志愿者。“我爸当时经常拿着水壶到外面去浇树浇花,帮忙清除社区垃圾。 ” 2000年老人换了“职业”,开始修理垃圾桶。“我看到社区里有一些垃圾桶坏了,我想修修之后肯定还能用,也能节约资源,就备了一些工具开始修桶,方法也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从那时起,老人没事就在小区里转悠,看到坏的垃圾桶记下位置,回家拿上工具就去修理。 “不仅是我们社区,其他社区的垃圾桶我爸爸也修。 170多个垃圾桶基本上我爸爸都修过,有的垃圾桶他能修2-3次。 ” 各种破损他都能修 在王星五家门口,堆放着三个绑在一起破损的垃圾桶,其中有两个底儿没了,还有一个侧壁破裂。王星五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桶是他在别的社区看到后用粗木棍儿挑回来准备修理的。说着他便从家里拎了三个袋子,搬了一个凳子到院子里,坐在垃圾桶面前仔细端详。老人从包里拿出一块约30公分长宽的正方形木板,从垃圾桶口把木板放进去。由于垃圾桶上口大下口小,木板卡在靠近桶底三分之一处。 “尺寸大了,要再裁一下。 ”说着又从包里掏出铅笔尺子,量好之后用锯开始锯木头。不一会将锯完的木板再次从大口处放进垃圾桶,这时木板卡在了桶底,王星五拿着锤子,把头半伸进垃圾桶,敲打了几下。 “行了,尺寸合适。 ”记者本以为已经修好,这时王星五又把垃圾桶放平,在侧壁钉了几个钉子固定桶底,弄好后,王星五仔细端详了一下垃圾桶,说:“修好了。 ”记者一看表,只用了不到30分钟。 只要能动就会坚持 记者看到,在王星五修垃圾桶的时候,他带着一双破旧手套,右手已经有三个手指暴露在外面。王星五拿下手套掏东西时,他的手指已经严重变形,走起路来也有些蹒跚。 儿子王延志告诉记者,老人现在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是已经出现了类风湿、关节炎和脑萎缩的症状,“看到老人这样我们家人都很心疼,劝他多休息他也不听,发现坏的就去修,也不管多远。 ”王星五边修桶边告诉记者,修垃圾桶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种习惯。 “只要我还能动弹,我就会继续修下去。 ”(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