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7月4日报道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在我国夏粮产区调研了解到,由于南方持续强降雨,暴雨洪灾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向的不确定性,使得今年以来多轮上涨的农产品市场再次传出“粮价上涨”言论。 本刊记者走访全国早籼稻重要主产区的江西了解到,暴雨洪灾造成多条圩堤出险,大面积春播稻田被淹,早稻增产形势严峻。加之早稻播种育秧期受到“倒春寒”天气的影响,移栽期推迟,今年南方地区早籼稻出 受访的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和专家建议,当前在积极做好灾后生产自救、抗灾保苗工作的同时,应管理好粮价上涨预期,避免市场跟风炒作。 早稻生产形势堪忧 据江西省防总统计,截至6月25日20时,全省共有99个县(市、区)1230个乡镇1022万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798千公顷,部分县市70%以上农田被淹。暴雨洪灾导致江西多地早稻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早稻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据江西省农业厅农情调度初步统计,受强降水影响,全省早稻受灾面积517.70万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4 ;成灾面积216.45万亩,绝收面积2.55万亩;预计受洪涝灾害影响,全省早稻单产可减少10~15公斤/亩,受灾严重的地市单产可减少一成以上。 宜春市奉新县农业局负责人表示,近期的水灾使得当地17万亩早籼稻受淹,受灾面积3.4万亩,预计当地早籼稻将减产一成左右。据吉安市农业局初步统计,该市早籼稻受灾面积约为100万亩,成灾面积60万~70万亩,将近20万亩绝收,预计今年吉安早籼稻产量将因灾减产15%左右。 新干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道,今年国家再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该县早籼稻面积稳中有增,种植面积达到37.3万亩,种植比去年增加818亩。“但是初步预计,目前洪水造成早籼稻成灾面积在1万~ 2万亩左右。” 农业专家指出,6月中旬江西省早稻处孕穗、抽穗期,遭遇持续降雨天气对早稻增产不利,预计今年江西早稻单产呈持平略减趋势。目前,赣南早稻已进入抽穗期;赣中赣北早稻正处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前期,一些栽插较早、生育期较短的早稻已开始抽穗,强降雨天气不利于抽穗期早稻的扬花受粉,高温低湿天气还将增加早稻病虫害发病率,加剧了早稻减产的趋势。 九江市粮食批发市场负责人熊学华说,由于早稻持续低温天气使得秧苗长势本身就不好,现在又遭遇洪灾,“今年早稻减产基本已经可以确定”。 减产助推涨价预期 物价问题专家、九江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孔令强认为,此次洪涝灾害波及范围大,且受灾地区多为粮产区,农业生产肯定会受到影响,农产品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一定的波动。他指出,当前要格外引起重视的是已经出现的粮食涨价预期苗头,游资刚刚在杂粮上“兴风作浪”了一回,要防止其将此次灾情再变为炒作题材。 熊学华也认为,从早稻的前期生长情况来看,洪灾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新粮价格上。市场普遍认为新粮上市量将减少,对新粮价格上涨预期强烈。 实际上,新粮价格上涨趋势在近期小麦上市时已经有所表现。6月中旬以来,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夏粮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往年,并出现持续上涨。据了解,安徽新麦(红麦)市场收购价达到0.92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江苏省新麦收购价已经突破1.00元/斤。 同时,市场收购主体积极性非常高,收购价格相比国有粮食购销机构执行的托市收购价高出不少。收购主体高价“抢购”小麦的行为,传递出市场对粮价上涨预期较强的信号,直接导致部分农户惜售和粮贩囤积的心理加重。“抢购”背后的原因除了今年年初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今年以来的不利天气因素导致粮食减产预期强烈。 目前,虽然冬小麦在经历了西南大旱、北方前期低温雨雪天气等考验后丰产形势已基本确定,但是夏粮产量仅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实现粮食增收关键还要看早稻和秋粮。南方持续强降雨天气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大,秋粮生产仍存较大不确定性,粮价上涨预期存在。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炒作 今年以来的极端天气,已经连续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多轮上涨。此次南方水灾再次加剧了农产品行情的波动。业内人士建议,在做好灾区生产自救、加强田间管理的同时,加大力度打击炒作农产品的行为,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一是继续加大打击炒作的力度。前期针对市场炒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的打击效果明显。在气候灾害引发粮食减产等背景下,应继续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价格和跟风囤货的行为。特别是后期加工企业炒作粮价兑现利润的行为,直接增大居民生活负担和物价上涨压力,要给予重视。 孔令强指出,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无论是从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从支持灾区救灾的角度,当前加大对炒作农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很有必要。但当前我国法律对农产品什么是囤积,什么是炒作,尚无明确界定,他建议国家应抓紧修改《价格法》,对这些新情况作出规定。 二是加大农产品生产供应,增加供给,弱化上涨预期。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建议,当前,在抓好抗洪抢险保证安全的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抗灾保苗工作,对冲毁的早稻补种或抢栽一季晚稻,加强田间管理,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非受灾地区更应抓住机会,扩大农产品生产。总体而言,农产品价格是个上升态势,加大受灾严重农产品品种的生产供应,必然会有经济效益。 熊学华指出,粮食价格特别是早稻价格主要是短期内波动较大。从后期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的粮食储备充足,早籼稻价格涨幅有限。据监测,洪灾发生以来,江西省全省成品粮价格波动不大,市场供应比较充足。 最近一段时期,他所在的九江市场每周放出四五十万吨粮食,但是成交量基本保持在两三万吨左右,需求量比较稳定。“去年国家托市的早稻现在还没有动。一旦市场价格异动,可以随时放出来,平抑粮价”,熊学华说。 不过,由于目前粮食受灾面积尚未确定,对粮食产量的具体影响还无法估算。当前应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市场价格监测检查和灾害统计工作,科学预测产量并适时对外发布,引导舆论管好粮价上涨预期,避免市场资金跟风炒作粮价。 被囤积的“拍卖粮” 今年4月份以来。国家开始在东北地区拍卖玉米,意图平抑不断上涨的价格,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本刊记者近日在吉林省采访发现,目前国家的“拍卖粮”大部分被贸易商囤积,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流通。 记者在中央储备粮农安直属库的拍卖清单上看到,4月至6月初,国家拍卖的玉米大多数都被各贸易企业拍走,有的企业甚至每周都参与竞拍。粮库一名工作人员说,粮库目前共拍出玉米20万吨左右,多数都被贸易企业拍走了。 长春市吉星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较大的肉鸡养殖企业,月放养鸡雏300万只。公司财务部主管于丽侠说,在前期的拍卖过程中,企业明显感觉抢不到,拍卖价格经常被托得很高,超出企业负担能力。“到6月初还是这种状态,感觉很多人在 ‘抢粮’,将近2个月里我们只拍了不到5000吨,只够维持企业半个月左右的用量。”她说,最近情况有所改观,国家现在只允许饲料和养殖企业参与竞拍,半个多月时间里我们拍到了2万多吨。 吉林双胞胎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吉龙说,前期气候因素导致今年播期推迟,今年玉米减产基本已成定局,于是大家不惜成本把拍来的粮食压在手中,实际上就是在赌明年的市场。 从6月中上旬开始,国家对参与拍卖国储粮的资质进行严格限制,只允许饲料和养殖企业参与竞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饲料、养殖企业原料压力,但不少贸易商采取与饲料、养殖企业暗中合作的方式,“变脸”参与竞拍,继续倒粮牟利。 在中央储备粮农安直属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参与竞拍的企业表面上都是饲料和养殖企业,但其中并不排除他们与贸易企业串联牟利的嫌疑。从拍卖玉米发货方向上看,不少被运到了长春市宽城区兴隆山镇一个粮食收购点,而不是送到了饲料或养殖企业;从参与竞拍企业规模看,不少竞拍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但如今也在大量参与竞拍,其背后很可能有贸易资金作后盾。 沿着拍卖玉米的发货线路,记者来到了兴隆山镇,看到几百辆进粮车正排起绵延数公里的长龙。一些送粮车司机告诉记者,粮食确实是从农安直属库拉出来的,要求送到兴隆山,具体雇主是什么企业、什么身份他们并不清楚。 业内人士认为,贸易商“变脸”参与竞拍,主要是巨额利差驱使。吉林省正通教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张雪峰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国家拍卖玉米,吉林地区均价1632元/吨,加上出库费、升跌水补贴、运费等,运到他们企业相当于17 50元/吨;企业目前收购价格1830元/吨,每吨差价80元左右。如果把国家的粮拍出来,就近卖出,平均每吨玉米的差价超过100元,1万吨粮转手就是100多万元的利润。 正是夏粮收购时节,本刊记者分赴江苏、江西、吉林等地夏粮收购市场实地采访。在前一轮农产品炒作和近期南方洪涝成灾的大背景下,这些地方夏粮收购渠道的商家对夏粮涨价的预期强烈,助推夏粮收购价不断上涨。 “今年粮价4天涨了2角钱” 6月29日,本刊记者在富平县到贤镇个体粮食经销企业“张攀粮庄”看到,不断有粮食经纪人开着三轮车把从农民手中收购来的小麦运到粮庄。老板张树荣一边忙着过磅、验质、测水分,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的收购情况。 张树荣说:“今年我的粮庄小麦开秤价格每公斤最低1.8元,最高涨到2.04元,这样的涨幅确实少见。”小麦后市价格还会上涨,估计收购价每公斤要涨到2.14元~2.16元。他说:“现在如果降价,就收不来麦子。前几天每天能收上来10万公斤小麦,29日收购价比前一天降了2分,就只收了2万公斤小麦。” 富平县粮食局副局长张农田说,2009年,富平县境内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的小麦价格平均为每公斤 1.868元。今年开秤价格为每公斤l.83元~l.9元,但开秤后“一天一个价”,仅4天时间每公斤就突破了2元。 6月28日,小麦收购价上涨到每公斤2.04元。 同样的情况在江苏也出现了。 6月25日上午,江苏盐城市个体经纪人顾红新对记者说:“今天不少收购点的挂牌价已经达到每斤1.04元,我们有点不敢收了。”虽然他现在是为外地储备库和面粉厂进行“订单收购”,并没有风险,但是他能够承受的最高价格是每斤 1.02元,而去年的价格是每斤0.86元。 “现在小麦价格是一天一个价,每天涨一分钱,这是我从事粮食收购工作多年来第一次遇见。”江苏射阳县兴桥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李纯浒说,6月24日,他们粮库被迫开出每斤0.98元的收购价。 收购进度慢惜售抢购成风 在一些收购主体竞相抬高价格后,国有粮库收购进展缓慢。截至6月25日,射阳县兴桥粮库的直接收购量只有40 00吨,是去年的1/10。射阳县合兴粮管所主任田海明介绍,今年他们的收购量只有1800吨。排除今年粮食收获期推迟因素,只有去年同期的45%左右。 据农发行江苏分行介绍,目前,农发行已在江苏省发放夏粮收购贷款60亿元,已收购夏粮40亿斤,仅为去年收购量的一半左右。其中已收购小麦38亿斤,平均价格为每斤0.95元,出现了“有钱少粮、农民惜售、进展缓慢”的现象。 本刊记者在江苏徐州新沂市王店粮库看到,前来卖粮的经纪人很少。粮库主任訾民忠说,6月23日当地白麦价格为每斤0.95元,而粮库以这一价格收粮已经面临较大风险。目前,当地国有购销企业收购小麦5万多吨,为去年同期的1/ 3。 富平县是陕西省有名的“粮仓”,粮食播种面积在130万亩以上。据富平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赵俊耀介绍,今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73.3万亩,虽然遭遇低温天气,但仍属丰年,平均亩产319.75公斤,总产量2.34亿公斤,总产较上年增产7.1%。 富平县城关粮站是改制后保留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容5400万公斤。站长冯智民反映,今年,小麦收购价不太稳定,上涨过快过猛,现在企业收粮有点“拿不准”。“我们分析后市价格不容乐观,但一些粮庄和粮食经纪人普遍‘看涨’ 后市,认为后市每公斤会涨到2.1元~2.14元。” 西北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陕富面粉公司经理郭进安认为,今年小麦收购价格上涨得“不正常”,加工企业对“后市”价格不乐观。 记者在到贤镇新移村农民王玉林家里看到,他家房内堆满了小麦。王玉林家一共种了36亩田,今年小麦产量约1. 4万公斤。他说,刚开秤收购时卖了2000公斤小麦,每公斤只卖了1.96元。“现在价格不稳定,想等等看再说。” 冯智民说:“农民卖跌不卖涨,出现惜售心理。6月28日,我们站收了17.5万公斤小麦,6月29日估计不足 10万公斤。” 麦价高涨的三个原因 据本刊记者调查,造成今年小麦价格高涨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社会普遍预期小麦市场后期看涨。徐州市沛县白小麦市场收购价格达到每斤0.96元,为当地历史最高价。沛县栖山镇粮管所主任甄在培反映,当地小麦价格“疯涨”,国家的托市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给国有粮管所收储带来较大压力。目前,他所在的粮管所只收储了仓储量的20%左右,而去年在收获刚结束时,这一数字已经达到50%以上。 沛县粮食局副局长朱守东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收购主体和当地农民看好后市,收购主体有储备小麦的动机,农民有惜售心理。 二是收购市场主体猛然增多。在江苏徐州、盐城、扬州等地,各类收购主体积极参与收购,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现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外的收购主体小麦收购量比去年多出三四成,主要委托当地经纪人进行收购。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农村经纪人均称自己收购的粮食已经有了下家。有的经纪人开始短期囤粮,以从中赚取更多差价。 三是小麦收购时间推迟,质量下降。受天气状况影响,今年小麦的入库品质不尽如人意。主要是赤霉病、发芽粒不同程度发生,部分小麦色泽灰暗,水分失控,给粮食的安全储存和日后购销经营造成较大影响。射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副总经理夏兆建认为,“不问质量地抢购小麦”现象在当地比较明显,在国企、外企以及南方省市在粮区代购点的共同作用下,小麦收购价被不断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