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评 偏激:一种火热的青春病 潍坊考生小于,连续两年在高考作文中尖锐表达自己的观点,批评当前的教育制度和高考体制,去年,他的作文得了0分,因为全部用红笔答题,整张语文试卷都被判为0分,今年,他的前景仍然堪忧,对于他的自行其是,评卷老师又能以多大的包容之心来网开一面? 通读他的作文《托尔斯泰是个托儿》,感觉这位少年有一定的聪明,也表达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批评中国的教育制度和高考体制,不是不可以,但是,批评之后又能怎样? 还是用这篇作文的命题材料来说话。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对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又何尝不是如此。高考有问题,有阴影,有压抑孩子个性成长的一面,但是,我们能不能设计更好的制度取代高考,让每个孩子随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大学? 不能,至少目前还不能。 在当下中国,如果取消高考,高中毕业生能否根据自己的才能、兴趣顺利进入大学深造?不,一旦那样,将产生的是不正之风更加泛滥,人情关系更加肆虐,那样的环境,绝对不是高考生小于心中所愿,他在作文中写道:“人生是有光和影构成的,这是一个如此抽象的逻辑,让我们扎根于农村的娃娃无法思考的一个茫然问题。”对于中国如此之多的农村娃娃来说,求学深造将更加艰难。 不可否认,当下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在种种社会不公之前,在种种暗箱操作的阴影之下,高考仍然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另一种公平的竞赛,就应该算是运动会了,选手们在众目睽睽之下,电视直播之前,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基本上是公正的,那也只是“基本上”。 高考源于科举,科举打破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让更有才华的寒门学士步入社会高层,也让盛唐焕发了无穷的活力,成为日本、朝鲜羡慕和效仿的对象。后来,科举越来越局限于四书五经,寻章摘句,到了束缚人们思维的进步,这才被社会淘汰。 蒲松龄屡试不第,不妨碍他写出不朽之作;韩寒不上大学,也可以自修成才。爱迪生和三毛都没上大学,比尔盖茨中途肄业,如果确实没有办法接受高考,也未必就阻塞了自己的成才之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类霜天竞自由,寻找自己的快乐和成功吧,只是,高考不必为他们担负太多的恶名。 人都年轻过,偏激是青春期的火热病,发作一阵,没有关系,语言激烈,可以理解,但总要更加成熟地去看待社会,面对人生。不合理的、或者不合理想的社会现实比比皆是,如果一味以对抗的态度去面对,会不会是一条危险的道路呢?(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