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政绩考核能否让GDP淡出,请HDI亮相

1
青岛新闻网 2010-06-04 15:31:10 正义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全国将检查GDP等统计作假现象,这是一条让人感到既惊且喜的消息。说惊,是因为这些年来,GDP及其增速一直是各级官员追求的一个主要政绩指标,而中国的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也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一个主要话题,现在发现GDP数据居然很可能是假的,焉能不惊?说喜,则是因为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知耻近乎勇,无论如何,愿意检查并纠正“GDP等统计作假现象”,总归是好的。

    不过再仔细想一下,又觉得这条消息还真不值得这么重视。GDP数据即便是真的又如何?按照经济学教科书的标准定义,GDP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GDP与分配无关,所以它不等于共同富裕;GDP与环保无关,所以它不等于蓝天碧水;GDP与健康无关,所以它不等于没有过劳死、矽肺病、连环跳,以及一波又一波令人心碎的矿难……网上流传的两个经济学家打赌,每人吃了一堆狗屎,结果竟创造了200万元GDP的笑话,就形象地说明了GDP的虚妄,至少是局限。

    作为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规模及速度的参考指标,对GDP进行统计并作为研究、调控经济的依据之一当然可以,但把GDP作为追求的目标就大错特错了。这正好比体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但如果只是追求增加体重,而不考虑身体的其他指标是否健康,那就太过荒唐了。

    如果各级政府不再追求GDP,那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官员的政绩呢?我认为,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采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推荐的人类发展指标(HDI),以记录、观察、比较各地及全国的发展比较适宜。因为HDI不仅包括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收入与人均GDP,还包括了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两大指标:教育指标和全民健康指标。后两个指标不仅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而且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公平与社会平等,反映了这个国家大部分公民有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如果用HDI作为指标来衡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就会发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1950年,中国的HDI为0.15,属“极低水平”;到1975年,中国的HDI就提高到了0.55,超越了“低水平”,进入了“中等水平”。此后直到2005年,中国的HDI虽然从0.55增加到了0.75,但仍然在“中等水平”的范畴之内,并没有超过0.8,进入到“高水平”的范畴,而在这一期间,中国的GDP却始终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达到了30多万亿的总量——这意味着,单纯对GDP的追逐,并没有有效增进全体国民的福利,也没有自动导致社会公平与社会平等的增进。

    统计一个准确无误的GDP是重要,但现在看来,让GDP退位,HDI加冕,成为新的、最主要的政绩指标,很可能更重要。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全国将检查GDP等统计作假现象
下一篇:仲祖文连发四文阐述把好“选人用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