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张悟本事件如何定性引关注 养生神话破灭反思

1
青岛新闻网 2010-06-04 11:31:34 央视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清代的小说《桃花扇》里面写过这么一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今天用在张悟本身上,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昔日看一个号要两千块钱的悟本堂,昨天被当作违章建筑被拆除了,这件事情似乎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是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去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张悟本当时就能够平地起高楼,而又为什么这座楼就能够在一夜之间哄然倒

塌。

    (播放短片)

    解说:

    拆掉的墙体,紧闭的大门,几天前这里还是门庭若市,排满了等着看病的患者,今天悟本堂已经被有关部门拆除。短短半年时间,这个位于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正门的半地下室里,上演了一出让人心情复杂的养生神话,写这个神话的破灭也只用了仅仅六天时间。

    字幕提示:

    2010年5月27日,新闻。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这几天一个让人琢磨不明白的事,那就是对有着京城最火、最贵神医之称的张悟本的质疑风波。这两天张悟本的这套食疗理论以及他自称中医世家,种种身份,种种称号和行医资格,都遭到了来自媒体和医药界的猛烈质疑。

    毛群安(卫生部新闻中心主任):

    有一些不正确的信息在传播,这样可能会误导一些公众。

    解说:

    张悟本的养生理论就集中在这本名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书里,短短四个月,这本书销量突破300万册,创下了销售奇迹。但就在最近几天,各地书店已经将该书下架。

    朱兵(博库书城宣传部经理):

    因为这本书作者本人存在问题,所以这本书我们觉得,将来也可能会存在问题,所以维护读者的利益,我们决定暂时不卖。

    解说:

    事实上,早有媒体报道,有人在听信了张悟本生吃茄子可以降血脂的说法后,每天吃两根生茄子,但血脂不但没有降下去,反而得了胃病。媒体还报道,网友们把张悟本开的方子拿出来比较发现,食疗方案中少不了绿豆汤,也常有忌酸奶。

    对于张悟本食疗理论,在5月28日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内的权威专家予以了驳斥。

    李光伟(中华内分泌学会副主委):

    如果食品都能代药物的话,国家就培养好多厨师就行了,不用培养医学生,不要培养大夫了。

    温长路(中华中医药学会):

    食养和药养是两个概念,食物可以有药性,当药性的时候要按药食用,它就不是食物了,但是它不具有泛治病。

    陈春明(中国疾控中心专家):

    茄子来说,炒菜的时候是很容易吸油,但是脂肪到身体里面,它的变化并不是像拿一块抹布擦油的那种方式,它是一个生理过程。

    解说:

    与此同时,对于张悟本身份的质疑,卫生部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陶茂萱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就明确表示,张悟本自称为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是不属实的。

    从有媒体质疑张悟本的身份,到悟本堂在夜色中被拆,众人推倒的悟本堂是否就此消失了呢?

    主持人:

    岩松你怎么看在夜里被众人推倒的悟本堂?

    白岩松(评论员):

    墙倒众人推,因为这几天时间里头,我们眼见着张悟本这个神话在几夜之间就一下子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是这个时候你会有所担心,诞生张悟本这种土壤还在,诞生张悟本所存在那些漏洞的东西还在。民间常说一句话,叫吃一堑长一智,不是吃一堑都能长一智的,吃一堑然后痛骂一顿不会长一智,只有吃完一堑,琢磨半天,把该补的漏洞给补上,才能长一智。所以我觉得,现在当我们即将告别张悟本这个神话,这件事快结束了的时候我倒觉得没结束,如果真这么结束就太可怕了,用不了多久下一个张悟本还会诞生。

    主持人:

    有一个细节,张悟本在被媒体揪出来他有很多疑问的时候,纷纷地站出来很多医学方面的专家,这个时候说他这个观点站不住脚,你怎么看待他们站出来说的这个时机?

    白岩松:

    中国有一句话叫名正言顺,名不正就言不顺了,张悟本他明白这个道理,包括他的包装者也全明白他这个道理,在开始他不太有名的时候,想要让他言顺,觉得都是对的,得先把他名正,就搬出很多自己如何绅士,我是哪儿哪儿的专家等等,让大家一看,名很正,所以就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

    媒体一下子把他的名正这个神话给戳破了,原来那些是假的,他的言都不顺了,我觉得我们不能总在一个极端去行走。我觉得专家出来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我们更希望专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替我们来扮演耳目,替我们盯着,不要让张悟本这个已经变成这么高的墙的时候,最后大家一起去拆,这个成本太大了,让这样的假墙能够不长起来,不建起来,才是最好的。 主持人:

    神是人造的,那我们的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要造这些神呢?

    (播放短片)

    解说:

    从下岗工人到所谓的养生专家,张悟本看似迅速窜红,其实他的星途也并不轻松,背后有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利益看着他在前台的表演。张悟本的背后是一个超豪华的运作团队,各色人物,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最早挖掘张悟本的人叫鄢良,他是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的总经理,三年前鄢良邀请张悟本来做讲师,进入社区办讲座,推广养生保健知识。

    鄢良(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主任):

    有人推荐他,推荐他,我们试了一下。

    解说:

    鄢良的团队随后将张悟本在社区的讲座做成了光盘发行,标价两百元,光盘的包装盒上是一个显眼的头衔,“全国营养改善行动专家组成员、中国健康教育促进委员会讲师、卫生部微量元素重点实验室顾问”等等。

    鄢良:

    他自己提供他的(头衔),陈述他的身世,经历的时候提了这些。

    记者:

    你们认证过他这些头衔吗?

    鄢良:

    这方面我们有疏漏,我们可能有疏忽。

    解说:

    有了人气就有了各方的邀请,很快鄢良安排张悟本去了中医科学院高级合作中心举办的中研健康之家坐诊,很快一个文化公司看重了张悟本,开始对他进行包装,并筹划这种活动。

    两年后又一个重要的推手出现,那就是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民间出版第一人的——贺雄飞。贺雄飞告诉记者,2009年8月,有人向他推荐了张悟本,作为图书策划人,他不仅看重张悟本养生的观点,其实吸引他的还有张悟本身上的商业价值。于是贺雄飞决定,专门为张悟本策划一本书,并取了一个口号式的名字。

    有了想法更不缺资金,出版社也很快联系好了,大把的钱被投入到了前期宣传,书也卖得不错,很快成了书店销售的第一名。

    贺雄飞(出版人):

    我觉得在一个社会商业,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适度的、适可的、适中的这种宣传定位,营销、销售,是应该值得提倡的,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国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宣传包装做广告。那么图书作为一种书业,无可厚非。

    解说:

    在策划包装张悟本的同时,2009年8月,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注册成立。

    雪球越滚越大,今年2、3、4月,张悟本不断出现在养生健康类的电视节目里,而张悟本身后的多家公司也分别承担着不同任务。

    从出版光盘、发行图书到开设讲座,坐堂咨询,每个公司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于是不到两年,张悟本就从一个纺织厂工人包装成了神医,成了文化公司、出版商、发行商的摇钱树。

    记者:

    我注意到在悟本堂,包括其它几个你的相关的企业,这些工商登记的资料里,你既不是法人,又不是企业的股东,那么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参与这些企业分配的?

    张悟本: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问他们,让他们来回答。

    解说:

    在张悟本被拉下神坛之前,已经有多位所谓的养生大师现出原形,甚至有人因为触犯刑律而被判刑。比如2006年开始窜红的,顶着联合国科学与医学双博士头衔,被称作刘太医的刘弘章,2008年底,他因涉嫌非法经营被起诉。

    2007年,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又横空出世,头顶美国环球大学医学博士、台湾癌症基金会顾问等光环,他的《无毒一身轻》一书在大陆总销售达数十万册。2008年林光常因欺诈罪在台湾被判刑两年六个月。

    从刘太医到林光常,再到张悟本,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受过正规专业的医学训练,虚构经历,他们成名的几步曲也都很模式化。被策划人相中、花钱包装、大肆包装、获取暴利,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他们有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

    主持人:

    刚才短片中提到了台湾的那个林光常,他是因为有患者起诉他,而且证据特别充分,所以他走上了法律的渠道,但是我们现在看,张悟本这堵墙被人推倒了,但是他并没有诉诸法律渠道去解决。

    白岩松:

    我们现在在面对张悟本的时候,你就要去考虑,它究竟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如果要是道德问题,那就是他欺世盗名,编了一些假身份,你只能说是,多向他的身上吐几口吐沫而已。他的所有参与合作者,你也只能用道德的方式去谴责他。但是我觉得它不会起太大的作用。但它究竟是不是法律问题,我也注意到这两天,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争议起来,是不是应该起诉他作为欺诈,这样的话是不是给大家,整个全社会的警示作用更强。比如说在几年前的时候,林光常在大陆畅通无阻,号称“地瓜王子”,让人吃地瓜等等,最后被台湾的警方给抓回去了,给判了两年多了,因为有人起诉他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这一次我们该不该用法律去解决问题,如果不能的话,这件事情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而且我注意到一个小小的细节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不太清醒,面对张悟本的时候,张悟本自己似乎很清醒,民间把他吹成了神医、国医,都有这样的头位,他也乐得接受你们这样称谓他。但是他在实际的行为中,他是有界限的,我注意这两天记者采访北京的有关部门的时候说,为什么不去查抄他的非法行医等等,他说他没有行医,他不开处方,他没说自己是医生,你看他这些,他是很明白的,他不是用医生直接明目张胆,我在那儿行医,他给你变通了一种方式,你拿他没办法。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社会,包括司法要去考虑,我们怎么去面对他,就以一个道德问题,最后大家一起吐了一堆吐沫把他淹死,就结了吗? 主持人:

    所以有一个问题,你看张悟本他是因为身份造假这件事是确凿无疑的,但是他的理论到现在也仅仅是经不起科学推敲而已,未来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办?

    白岩松:

    比如说现在图书下架,我注意到这是一个道德自律行为,书店方面还用了一个暂时,害怕,并不是哪个主管部门去直接说是下这个通知,这本书不能出了,恐怕人家假如说把书上那些虚假名称拿掉,人家还是有出书自由的。是不是名不正了言都不顺?是不是现在名正的人言都顺?我觉得在这几年整个养生热,虚热,已经到了如此高潮的情况下,张悟本替太多类似的张悟本最后结账买单,其中有相当多的人藏在了张悟本阴影的背后,该得的利益得了,现在一看风声不好立即收,一切都没事,都过去了,所以张悟本这一个人替所有人都结账了。那么公众呢?公众可不只信张悟本一个,还会信很多,可能是名不正的,还有名正言不顺的。

    主持人:

    咱们假设一下,假如张悟本一切都是真的,他不是假设,难道他的理论就能够成立吗?就能够有人继续信下去吗?

    白岩松:

    我觉得现在在我们的养生市场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看着名好像没问题,但是这里头也有很多的问题。我觉得回头去想的话,现在已经有媒体,其实有这样一种呼吁,我们为什么要感谢类似洪昭光这样的养生专家呢,他是一辈子在医院里头来从事医生这个职业,难得的在自己退了之后,岁数大了之后,开始走向社会帮助大家去树立医学常识等等,走遍海涯天角,我们需要有很多名又正,言又顺的人公开的,在我们如此大的需求面前走到公众的面前,去普及,去做科普的工作,去做一点一点改变人们观念的工作。中医里头不是说嘛,你得是正气和邪气之争,如果让邪气占了上风的话,恐怕你就会有病,张悟本就代表这个社会病了。

    邪气能占了上风,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正气占上风呢?我们平时在做什么?不能留着精力在有些人已经出了问题之后,我们去多吐一些口水,这个时候才说他是言不顺的,他已经火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主持人:

    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得养生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现在我们要分辨的是,如何能够在潮流里面找到正确的方向。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悟本堂已经哄然倒下,而此刻我们更想知道,曾经靠包装张悟本而发迹的市场运作团队,如今是否又在忙着发现下一个张悟本?而即将走上神坛的下一个所谓专家又将扛起什么样的大旗?

    (播放视频资料)

    解说:

    上世纪80年代,马季先生的相声记录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从当年的打鸡血、喝凉水、甩手疗法,再到今天的喝绿豆汤、松针汤,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大家已经被所谓的养生专家忽悠了不知多少次。

    (播放视频资料)

    解说:

    胡万林,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所谓旷世神医,当代华佗,有媒体是这样描写他的。“凭肉眼便能看出一个人有什么病,百病包看,百病包治,号脉、听诊器、X光透视统统不用,用药也只有一种——芒硝,病人喝了这种之后上吐下泻,就能药到病除。”

    就是这个所谓神医,让不少人因芒硝而丧命,最终神话破灭,胡万林也锒铛入狱。

    温长路:

    我非吃某一种食物不行,非吃绿豆不行,非吃茄子,或者非吃萝卜,没有这种观点。

    陈春明:

    他不是简单的说,他会把人都抓来了,就可以控制这个,这是完全不科学的说法。

    解说:

    “没有这样的观点,完全不科学,这是误导”,今天在张悟本跌落神坛后,我们听到了中国最权威中医学者的明确态度。但是恐怕每个人在恍然大悟之后,又会陷入新一轮困惑,为什么权威的声音总是如此缺乏。

    李先生(市民):

    不,当这只泥鳅不具有寄生虫的时候,你吃了以后对你身体确实还是有好处,但是你在家庭里,你怎么可能检查得出来,它(泥鳅)有没有寄生虫。哪怕现在我是受害者,因为我运气不好,我吃的(泥鳅)就有寄生虫。

    解说:

    这几天在四川李先生和其他几位市民因为发热,全身发抖,肌肉酸痛,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们听信了一个所谓专家的养生偏方,生吃泥鳅能生病。与此同时,如今的网络上童子尿又被一些推手吹嘘的神乎其神,最高竟然卖到了9999元。

    为什么如此一本破绽百出的养生书,短短半年就能卖出三百万册;为什么所谓绿豆疗法,刚刚被曝光,今天又出来了生泥鳅、童子尿;在如此常盛不衰的养生神话背后,是一个巨大到有些可怕的市场需求。

    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13亿,约占总人口的15%。与此同时,在城市,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也正呈上升趋势。

    黄建始(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卫生部公布的国人健康素养调查,及格的只有6.48%,所以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所以有人说一加一等于五,一加一等于六,当然就有人相信了。

    解说:

    在悟本专家,张悟本快速走红的背后,是中国人对如何养生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更是对科学养生迫切的需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科学的?什么应该是大众真正需要的?

    主持人:

    刚才的短片帮我们梳理了一下,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边受骗上当史,但为什么我们总在同一个地方摔跤,又爬起来再摔呢?

    白岩松:

    上一周我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说孩子想聪明,女人想漂亮,人们想健康和长寿,是骗子施展才华最棒的三个舞台。千百年来,人们想聪明、想漂亮、想健康长寿的愿望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你凭什么信今天你就突然遇到了一个神医,天上掉馅饼,我说不可能,一般掉的都是铁饼。

    首先我们需要每一个人要有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是说你什么都知道,而是不轻信,不轻信就不会迷信,不迷信张悟本门的土壤就会消失。

    主持人:

    怎么才能不轻信?

    白岩松:

    我觉得各方面要做工作。咱说媒体,媒体在做这种,现在养生节目到处都是,养生节目在做的时候,您能不能第一期在公布他名号的时候,他那个名正,他有什么什么名号的时候,咱们特意征询所有的网友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不是咱们这儿玩的最好吗?我不主张在平常的日子里头来进行这种人肉搜索,但是关注到公众利益的时候,就可以行使人肉搜索这样一种功能。另外是不是需要有关的部门对他的身份也要明确地有一个验证,另外媒体要自律,不能因为有利益,核心在利益,不能因为利益,就轻易地让他过关。

    主持人:

    这是媒体。

    白岩松:

    对,这是媒体的责任。最后我想说的是政府的有关部门,我觉得这一次卫生部做的非常好,因为卫生部过去可能会认为这是个小事,林光常的事我曾经找过卫生部的人,我说这是违反常识,干吗不组织人灭他,当时开玩笑,我还找过咱们的制片人,后来卫生部也做了。这一次卫生部觉得不因为是小事而不揭穿,是因为卫生部说,我们没有这样的专家把整个这件事情给弄明白了,卫生部现在已经在很强的转变观念,成立专门健康知识宣传中心,组织更多的专家开始投身到正确的健康知识的传递方面,我觉得要慢慢地改变一种观念,卫生部不是负责治病的,更主要的功能是如何让人不得病,晚得病,这个时候健康的医学知识的传播…… (来源:央视《新闻1+1》)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山西撤销22个驻京机构 保留11个省市级办事处
下一篇:北宋黄庭坚名画3.9亿拍出 竞价阶梯10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