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or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31 10:30:54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编者按】他叫徐万年,45岁,是青岛港的一名农民工。

    20年前,他捡酒瓶子被门卫羞辱;帮人装卸货物,老板一分钱都没给;出门打工,家里连5元钱都凑不齐。“当年遭的罪,我现在想起来都不敢相信。”他说,“那几年,我哪是人呐,连条狗都不如。”

    今年“五一”劳动节,他被评为全国劳模,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副经理的职务,新近又被提升为党委书记。码头一线的领导会议,在座的都是城市人,只有徐万年是一名农民工,但他是这里面最大的领导。

    这部人生的传奇是怎样写出的?“正县级”全国劳模是怎样炼成的?他走出了怎样曲折而深刻的人生轨迹?近日,青岛新闻网记者走进青岛港,经过两天贴身采访,记下了他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他背后发人深省的时代音符……

    编发这篇稿件,我们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副县级”农民工,再到“正县级”全国劳模,徐万年的成长、成才历程是青岛港职工成长成才的缩影,更是当代农民工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的一个时代标识。

    青岛新闻网5月26日讯 上午10点左右,徐万年坐在西港工具队办公室那破旧的沙发上,听工具队长汇报今天上午的工作。办公室是用集装箱改的,皮革铺的地板已多处磨破、翘裂。工作人员给记者倒了杯热水,更热了。

    “这怎么行,你难道忘了‘三个只有’了?连第一个‘只有’都做不到,谈什么做好第二、第三个‘只有’?”徐万年谈起工作来,一点都不客气。

    “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把握命运;只有……”队长开始一条条地汇报。听完队长的检讨,老徐认真地训话。队长低头默默听着,不时点头。

    最后,老徐半开玩笑地说:“你看,你头发又长出不少,肯定没好好用脑。我相信你,你现在的智慧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片冰下的智慧待挖,卷钢工具的改造交给你肯定没问题的!”

    走出工具队,已经快11点半了,老徐看看手表,拿起对讲机,调了辆车过来,“得坐车过去了,要不然开会的人要等很久。”

    虽然公司为他安排了专车,但老徐平时很少用,基本都是步行。他说:“这样看得才仔细。”走久了,他时间拿捏得很准。若不是因为记者随从,拖慢了他的步行时间,现在他应该已经坐在会议室了。

    下了车,正好赶上几个港口年轻的农民工下了班出来吃饭,看见老徐,一个个都咧着嘴笑:“书记,到底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饭啊?”

    “快了快了,今天没带钱啊。”老徐笑着说。

    在西港,老徐和码头工人特别亲,没有上下级,只有兄弟情义。

    工作人员第二次提醒记者,“现在应该叫徐书记了,不是徐经理。”

    今年三月份,徐万年已经正式从西港分公司副经理提升为党委书记。五一,从北京领会全国劳模奖状。

    捡个酒瓶子 也能被撵出来

    刚到青岛港的装卸工徐万年

    20多年前,徐万年做梦都想不到他能有今天。

    那时,20来岁的徐万年刚从老家沂南出来,四处漂泊,靠打点零工捡破烂混日子。有一次,他发现很多工厂里的垃圾箱里有不少喝完的酒瓶子,他琢磨着,若都捡回来卖,能赚点钱。第二天,他就找来铁丝、钢管,自己编了两个铁筐子架在自行车后座上。

    那天,他捡了满满两筐子空瓶,在出大门口时,却被门卫拦下了。门卫平时不管什么,但那天看见破衣烂衫的徐万年像故意要找茬儿。他让徐万年把所有瓶子都倒出来,不准拿走,徐万年和他商量了很久也不管用,放下瓶子刚要走,门卫又把他拦下了。“把两个铁筐子也拿下来!”徐万年说,这是自己的。门卫二话不说,上去就把徐万年辛苦编出来的铁筐子拿走了。

    老徐说,那时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坐公交车时,人家一看他是满身污泥的农民工,都自动把身子往一边挪。“城里人都瞧不起农民工,那几年,我哪是人呐,连条狗都不如。”说起当年的事,老徐总是感慨万千,平时记不起来,可一旦打开话匣子就关不住。“当年遭的罪,我现在想起来都不敢相信。”

    村里数一数二的穷 出门就被欺负

    港区24.7万平方米,徐万年一天围着港区走三四遍,平均一个月走破两双鞋,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

    徐万年出生在沂南,家里兄弟姐妹多,三个哥三个姐,他是老小。初中没读完,他就没钱也没心思念书了。沂南本就贫困,徐万年家又是他们村数一数二的穷,穷得连填饱肚子都困难。从学校出来后,他整天琢磨着怎么能赚点钱。在老家,他养过蝎子、兔子,种过蘑菇,但都因不懂技术也没经验,死的死,亏的亏,根本没赚到钱。

    后来,年少气盛的他就想出去闯闯世界。想了半天,去哪里闯?去海边吧!在海边工作是当时徐万年最向往的。于是,老娘帮他烙了几个大烧饼带着,他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那是徐万年第一次离开家去外面闯荡。

    海边在哪里?他也不知道。骑一段,他就下来找路人问问。“往东骑!”“继续往东骑。”“还往东骑!”……徐万年不知问了多少人多少遍,每次骑了一段,问问,还要往东。不知到底骑了多久,他终于来到海边。烧饼也吃完了,他放倒自行车,伸直腿,躺在沙滩上闭着眼睛,听着海水声,老徐说,那种感觉真好。

    后来几经打听,他在海边开始帮人装卸货物。老板一分钱没给,还受到他人排挤。徐万年第一次尝到一个人在外被人欺负的滋味。

    每次坐进食堂 都觉得太幸福了

    每次坐在食堂吃饭,老徐就觉得太幸福了,这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上午11点半,老徐来到会议室,来自码头一线的领导已经坐齐了。老徐在最中间的椅子上坐下,听大家各自汇报。20分钟后,老徐做了个简短的总结,并再次提出,他昨晚值班时,发现卷钢操作那块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操作工序还要改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座的都是城里工,只有徐万年是一名农民工,但他是这里面最大的领导。

    12点散会,午饭时间。

    “我每次坐在食堂吃饭,都觉得太幸福了!幸福是什么?这就是幸福!”老徐说。老徐现在很少吃咸,主要是当年吃怕了。年轻的时候家里太穷,吃饭没有菜,徐万年母亲就用面粉和着粗盐在锅里一搅拌,一团团盐疙瘩,这就是菜。

    在东北森林当伐木工人那会儿,大冬天的,零下几十度,方圆几公里都见不着个人影,徐万年就穿个单裤单衣干活,饿了,抓把雪,使劲一握,就开始啃。这就是饭!森林里地形险恶,一不小心,命可能就没了。曾经和徐万年一起干活的工友,就有丧命在那儿的。当修路工那会,有个工友中毒没人管,难受得一头扎进稀饭里。“死也就死了,那时我们的命不值钱。”

    徐万年说,人要活着,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他那时活着的代价就是,不值钱的尊严和不值钱的命。

    整整两年,徐万年在全国各地打过零工,拿命换钱,但温饱始终解决不了。他彻底死心了。两年后回了老家。从此,再无论谁和他说,去外面闯闯吧,外面的世界好,他都不信。

    所以,回家两年后,有个当年的同学给他打电话,说青岛港在招工人,据说那里挺好的,你去吧。他打心里不相信。“我哪里没去过?什么罪我没遭过?农民就是农民。外面的世界根本容不下农民工,哪里有看得起我们的?”徐万年回忆说。后来,经不起同学多次劝说,他在家也没什么正事,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想了想,先去看看吧,不行再回来。

    临走家里为他送行,翻遍全家,五块钱都没凑齐。

    懂得了什么叫作“尊严”

    说起他在外面流浪那些心酸事,老徐说,等他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自己写本书。他这一辈子啊…… 刚到青岛港,徐万年处处谨慎,处处留心。看老工人们对他们新进农民工很热情,他心里很不屑,“是不是表面工作啊?表演的。”徐万年心里想。

    时间久了,他感觉这里好像和他以前去过的地方真的不一样。有一次干完活去洗澡,徐万年没钱,一块钱一双的拖鞋也买不起。于是,他动了动脑筋想了个好办法。找来个木头板子,锯开,每个木头板上钉两根绳,自制拖鞋。别人进澡堂都是静悄悄的,徐万年进澡堂那是“诏告天下”。木头板子很沉,落在地上声音特别响亮。后来有个老工人,从家里拿来双旧拖鞋偷偷塞给徐万年。那一刻,徐万年内心潮涌,一个人在外,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感觉到被关心的滋味了。

    来青岛打工第一年春节,他和大部分码头工人都留在青岛港内过。在青岛港有个老传统,所有节日,集团公司领导都要到码头和大家一起过。那一年春节,青岛港当家人常德传握住码头工人们的手,大声地说:“在这里,农民工就是主人!我们都是好兄弟!谁看不起农民,谁就是看不起我爹我娘!就是看不起我!”

    徐万年说,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叫“尊严”。

    如今提起这些,老徐还是很激动。“你知道吗?一个人的尊严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如今每逢大年小节,公司都会给职工们分礼品。无论是农民工还是机关领导,分到手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老徐说,今年五一,公司给列出了礼品清单,有牛奶、花生油、面粉等等,可以随兄弟们挑选。“我家已经摆了好几桶油了,都吃不了,根本不用买,都是公司发的。”老徐高兴地说。这些对农民工细节上的照顾和尊重,老徐觉得很暖心。

    拿命干活 磨得手指血肉模糊

    晚上10点,老徐再次来到办公室,外面已经漆黑一片,但码头作业还在继续进行。老徐得再到港区转一圈,看看工作进展情况。准备开晚上11点的交班会。这个日子不是特殊,老徐的每一天都是这么度过的,一年365天,他每天工作都在14小时以上。有时码头工作忙,他就直接在办公室过夜了。

    当年,看到青岛港特别拿农民工当回事儿,徐万年从心底感动,更是拼命干活。

    在大港当装卸工时,搬水泥,徐万年就不要命地搬,别人搬一袋,他就搬两袋,别人搬一趟,他非多搬一趟。下班时要去摁手印确认一天的工作量时,他才发现,手指全磨烂了,手指纹路都模糊成一团,摁在纸上的手印像一团血印。第二天一早起床,肚皮上白白一层,都是前天搬水泥时随着汗水渗到身体里的水泥,经过一晚上又都浮出来了。

    1996年到2005年期间,徐万年从未请过一天假,一年365天,天天在工作岗位。凭着拼命三郎的劲头,1996年,徐万年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班长;2005年,又被提拔为装卸五队副队长;2007年,被任命为青岛港西港分公司副经理。

    当了领导,对徐万年来说,是公司对他的信任,他更多了一份责任。2007年8月的一个夜班,晚上10点多,徐万年穿着工作服又下了卸冻鱼船,当时舱里温度是零下20多度,他抵抗着低温对身体的影响,走到兄弟们中间,问长问短,并和大家一起搬冻鱼,别人搬一板,他搬两板,大家在他的带动下,一个小时多干了3钩货。

    “领导是什么,就是带着头干活的人。”老徐说。

    如果说,徐万年从一名普通的装卸农民工到如今的党委书记,仅仅是靠苦干出来的,也不足够让人信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把这儿当家,处处想为青岛港尽点力。”

    2007年,徐万年被任命为副经理后,除了每天必开的生产会议,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码头现场,观察工人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有一次,徐万年发现74区头上有近20米的余地。这20米余地利用率很低,只能靠泊些小船。他来回走了几趟,当时的负责人李大勇以为领导就是来看看,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徐万年顶着熊猫眼来了,他有办法了!原来,徐万年为此事特地又带着尺子在码头岸线测量了好几回,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他将船向码头深处“刀把子”方向平移了20米,这样一来,这里就能停靠一条5000吨的大船,这相当于延长了20米的码头岸线!

    就这样,徐万年总是从怎么为公司省一度电、一滴油,怎么提高效率出发。他曾带领兄弟们全年刷新公司记录138项,效率增加25%,用一个码头干出了10个码头的活儿。

    可以说,徐万年的生命里,工作占去了绝大部分。他说,哪天如果不让他到码头转转,他心里难受得很。有一次,他在干活时把腰扭伤,队里强制他休息,但他仍偷偷赶到作业码头。“在家坐不住,像少了什么似的,一到现场心里就舒坦了。”曾有人开玩笑说,老徐,你这辈子根本不懂什么叫生活,你只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在哪呢?

    老徐抿抿嘴一笑,在你连饭都吃不上,没人把你当人看的情况下,还有工夫想什么叫生活?是青岛港给了我饭吃,让我找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里就是我家,我为他卖命是心甘情愿,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的生命价值。

    老徐告诉记者,为别人做事和为自己家干事效果也绝对不一样的。他觉得青岛港就是他的家,没有青岛港就没有徐万年。他干再多,都回报不了公司,“公司给我的,是尊严,是地位。”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年轻的时候,老婆孩子都在临沂老家。每逢过年,娘儿俩就过来看他

    自从徐万年扎根青岛港以后,家里两位老人都颇为自豪。村里人都觉得他在外面当了大官。徐万年父亲每次和儿子通电话都说:“是青岛港救了你,一定要好好干活。”“不要回来,家里好得很,我们都好。”

    2007年11月,老父亲因上了年纪疾病缠身,公司领导多次劝徐万年回家,但老父亲执意不让他回去。“我很好,不用回来。”再赶上港口生产大会战最忙的时候,徐万年也离不开,他就安排了妻子回家照顾老人。11月19日,徐万年接到妻子电话,老人走了,徐万年一个人跑到海边放声大哭。

    采访中,妻子张长翠告诉记者,当时老人虽然嘴上那么说,但心里还是盼望着小儿子回家,一直不肯闭眼。弥留之际,他还拉着旁人的手问:“是老四回来了吗?”旁人说:“你不是没让他回来吗?”老人叹了口气,走了。

    张长翠说,她至今没敢告诉老徐这个场景,“怕他受不了”。

    和温家宝总理一起吃饭 是我一辈子的荣幸

    那时有谁能想到,曾经衣衫褴褛的农民工,20年后会和温家宝总理共进午餐。

    如今,老徐虽然当上了全国劳模,干上了党委书记,但每天仍工作在现场。整个港区有24.7万平方米,老徐每天早晨6点开始到岗,晚上11点以后还要到港区转转,凌晨一两点回家是家常便饭,一天能围着港区走三四遍。平均一个月走破两双鞋,每天工作时间在14个小时以上。他有条穿了17年都还完好的裤子,因为长年穿工作服,根本没时间穿别的衣服。

    老徐说,每天走在宽敞的港口码头,看着一堆堆码得有棱有角的铁矿石、矿粉,那心里,美滋滋的,什么烦恼都没了。“你摸摸看,是不是,一点灰尘都没有。”老徐躬下腰用手指在马路上蹭了一下给记者看,说完又乐呵呵地笑起来,黝黑的脸上推起一层层皱纹。无论走在码头哪个边角,徐万年都不忘向随行的记者“宣传”港口的雄起和伟大。“在这里,心里就是舒坦。”

    2009年第一天,温家宝总理走进青岛港,徐万年和温总理共进午餐。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副县级”农民工,再到“正县级”劳动模范,徐万年的成长成才历程是青岛港职工成长成才的缩影,更是农民工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的时代标识。

    在老徐的办公室和家里,都挂着青岛港主席常德传的照片,有人开玩笑说他搞个人崇拜,他说,“我不崇拜常主席,我还能崇拜谁?是青岛港,让我这样一个曾经被无数人瞧不起的农民工,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璐璐)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新闻网记者西藏纪行:踮起脚尖望苍穹(组图)
下一篇:徐万年:从农民工到码头经理 穷困 全家凑不出五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