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孩子开销占家庭收入一半 儿童节成家长劫(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26 07:03:16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一件品牌儿童短袖T恤动辄二三百元;一双巴掌大的意大利进口凉鞋卖到780元;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售价1199元……“六一”将至,商场内儿童消费品的商战风起云涌,尽管专柜纷纷打出迎“六一”特惠的促销牌,但不少商品的价格仍然高得惊人,从服装、玩具到学习用品,越来越多的儿童商品趋于贵族化和奢侈化。即便如此,乐意买单的家长却比比皆是,一个儿童的开销甚至占据不少家庭总收入的一半。究竟是谁“喂大”了儿童

的“胃口”,让儿童高消费蔚然成风?昨日,记者展开调查。

    “王蒙的爸爸给她买了一台‘小电脑’作为儿童节礼物,为什么你不给我买?”今年不过9岁的朵朵正抹着眼泪向妈妈于静“控诉”,随后还使出绝食的“杀手锏”,最终换来了爷爷奶奶的妥协。“她看好了同学的上网本,这周末2000多块钱又得消费出去了。”于静无奈地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博弈从孩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开始了,从芭比娃娃、掌上游戏机、手机、名牌童装到现在的上网本,几乎每次都能成功。于静表示,自己和丈夫的月收入不过5000多元,但考虑到“再穷不能穷孩子”,对女儿朵朵的消费他们从来没有吝啬过,每月进口的维生素片、品牌服装、钢琴舞蹈课程等等花销平均每月近3000元,“幸好有双方父母的支持,否则正常生活都很难维持。”

    其实像朵朵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琳琅满目的商品诱惑,无孔不入的广告催眠,深情款款的消费暗示,毫不留情地把天真无邪的儿童,卷入到消费主义的时代潮流中。昨日,记者在东部一家商场内看到,家住崂山区的侯女士正在给年仅1岁的儿子买鞋,巴掌大的鞋卖到200多元。侯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让儿子吃得安全营养、穿得舒适体面,仅儿子一人的每月花销就达到3000元左右,是家庭收入的一半。

    益智玩具卖到2218元 记者调查

    随后,记者走访佳世客、麦凯乐等商场发现,现在的儿童消费品身价确实不菲。曾经风靡上个世纪的七巧板、积木等传统益智玩具已经退到不起眼的位置,价值近千元的遥控小汽车、高达上千元一个的变形金刚、两三百元一个的芭比娃娃占据了商场的有利地势,其中一款产自瑞士的现代益智玩具竟然卖到2218元。童装专柜上,日本、意大利品牌巴掌大的儿童凉鞋纷纷卖出了四五百元的高价,最贵的一款牛皮凉鞋售价790元。高端文具也不少见,一款品牌书包售价四五百元、几百元的削笔器以及十几块一支的中性笔,都成了儿童高端消费的缩影。

    “现在父母为小孩花钱都很舍得,品牌的、高端的反而更受宠。”商场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像售价四五百元一套的火车头玩具一周销售额能达到一万多元,意大利进口的儿童皮鞋虽然动辄四五百元一双,但市场反应却很好。

    补偿心理推动高消费

    究竟是谁让儿童高消费之风愈演愈烈?

    青岛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姜忠辉分析说,家长的补偿心理是造成儿童消费市场高消费态势的主因,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游玩,使得不少家长心理有负罪感,于是家长便通过买“大礼”、“高消费”来“补偿”对儿女关心的欠缺。加上很多高端商品是这些家长在儿童时期没有机会接触到的,“让孩子过得比自己更好”的想法促使家长砸重金让孩子享受越来越高端的消费。

    另外,伴随社会发展而大行其道的攀比风也不容忽视,家长普遍担心自己孩子在其他小伙伴面前因为物质条件“寒酸”受“委屈”。“现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更是助涨了儿童高消费的风气。”姜忠辉教授告诉记者,凡是定位在家庭的快速消费品,第一轮传播的主打受众,就是儿童和老人。厂商变着花样开发的新产品,铺天盖地的广告也让好奇心强的儿童“防不胜防”,集中4个老人和一对父母的财力,让这些消费无往不利。

    建议儿童消费适可而止

    “关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但过犹不及,儿童消费应该适可而止。”姜中辉教授认为,“爱子心切”的家长为商家提供了营造攀比氛围的温润土壤,并逐渐养成孩子虚荣铺张的消费习惯。一定时期内,孩子消费观念的培养,家长起着关键作用。建议家长应该视经济状况量力而为,在保证孩子正常成长的生活需求前提下,应该减少对孩子追求商品品牌、档次的引导,以及对非必需品的消费。 记者 王婷 实习生 樊蕾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从农民工到党委书记 揭秘徐万年人生传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