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第2届中国秧歌节5月21日开幕 宋祖英献唱(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19 06:32:04 青岛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少海·板桥镇·中国秧歌城投入使用

    5月18日,中国秧歌城在胶州市少海新城板桥镇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中国秧歌城由秧歌剧场、秧歌广场、秧歌学校以及民俗文化馆组成。其中,秧歌剧场居北,秧歌广场位于城中心,民俗文化馆及秧歌学校居西。按照规划,秧歌广场规划面积15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整体铺装面积10200平方米,中间设置下沉式广场,能容纳观众近万人;秧歌学校包括教学

楼、小剧院等设施,可进行小型教学、演出、排练等;民俗文化馆由庭院结构的博览区、剧场区及商业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内设贵宾室、接待室、展厅及能容纳几百人的小剧场,主要用于展示胶州民俗民风历史、民间戏曲、剪纸绘画等民间艺术及历史沿革。

    记者了解到,胶州大秧歌作为胶州传统文化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胶州大秧歌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和发扬这项艺术瑰宝,成为胶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9年,随着胶州少海新城·板桥镇的奠基,给胶州大秧歌安家的计划也付诸实施。据史料记载,胶州自隋唐始,海运盛行,曾称板桥镇。为恢复胶州曾经商贾云集的盛景,胶州市于少海西侧规划建设板桥镇,中国秧歌城也同期规划其中。按照规划,板桥镇占地279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板桥镇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融入了胶州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筑整体采用明清风格,内部主体均是胶州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化遗产的异地新建。

    按照规划,整个板桥镇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包括中国秧歌城广场、民俗文化馆、市舶司、板桥商业榷场;二期项目包括高丽亭馆、历史名人馆、水师营、板桥商业榷场;三期项目为体验式别墅。

    据悉,目前整个板桥镇已完成投资约5300万元,秧歌广场、市舶司建设已竣工,板桥商业榷场正进行主体建设。其中,中国秧歌城秧歌广场已铺装完成,入口处牌坊和雕塑安装已全部竣工;民俗文化馆主体工程和外部装修结束,室内一层精装施工已完成90%,二层剧场等场所的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5月21日前均可竣工并投入使用。

    今后,中国秧歌城将成为中国秧歌节的永久举办地,同时,也为中国秧歌艺术提供了交流和传承的平台。

    台湾士林夜市助阵第二届中国秧歌节

    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正宗的“担仔面”、“蚵仔煎”,日前,记者在探访第二届中国秧歌节美食街时,发现了20多种台湾美食。据悉,这些台湾特色小吃全部由台北市士林夜市的业户现场烹制。

    美食街作为中国秧歌节的传统项目,已延续两届,齐聚全国各地美食的第一届美食街大获成功,商家赚得盆钵满盈的同时,胶州市民们也一饱口福。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国秧歌节上,美食街作为市民参与的重头戏之一,关注度不亚于开幕式演出。

    记者在美食街会场——胶州城隍庙前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搭建美食大棚,悬挂灯笼,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现身的台湾美食。

    据介绍,此次秧歌节中,秧歌节美食文化组办公室已正式与台湾美食团签订协议,台北士林夜市美食街将于美食文化节暨城隍庙会期间正式亮相。台北士林夜市1909年开市,是台湾最具规模的夜市一条街,台湾最正宗的美食皆出自士林夜市。本次千里迢迢前来赶会的10家业户,为广大市民带来20余种台湾著名小吃,包括正在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中参展的“担仔面”和“蚵仔煎”,以及高雄木瓜牛奶、台湾牙签肉、沙茶乌龙面、小叮当铜锣烧、新竹贡丸汤、基隆甜不辣、新竹炒米粉等。

    届时,市民可以边看秧歌,边品尝地道的台湾美食。 (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张磊)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锦绣华城等12个质量严重不达标楼盘曝光(表)
下一篇:投资1500万 岛城首条韩国风情商业街胶州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