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中国最大古陵墓群被严重损毁 墓冢变耕地或窑洞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06 14:50:43 新华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新华社郑州4月5日专电(记者刘雅鸣 李亚楠)在中国百姓祭扫先人的清明节里,长眠于洛阳邙山的众多帝王将相们或许会感到寂寞,这些古代风云人物的陵墓都受损严重,除了被盗掘外,很多陵墓的墓冢或被夷为耕地,或被掏成窑洞,或被用来烧砖。不过,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对这个中国最大的古陵墓群的勘测和保护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

    负责邙山陵墓群调查和勘测工作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说,邙山陵墓群占

地面积756平方公里,有大型封土墓972座,共有6代24位帝王长眠于此,分别为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

    为何这里成为帝王将相青睐的身后之所?据史家珍介绍,邙山属低山丘陵,海拔120米至340米,地势起伏平缓,黄土层深厚,黏结性好,含水率低,坚固致密,适合建造墓地,再加上洛阳是13朝古都,很多帝王生前在此建功立业,死后自然也会选择葬在这里。

    据悉,邙山陵墓群是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也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陵寝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其现状并不容乐观。

    据史家珍介绍,在972座封土墓中,近2/3的古墓冢封土已损失殆尽,仅有339座尚存留有墓冢,不过墓冢损毁已相当严重,多数都无法显示其完整的形制,而且这种状况仍在持续。

    史家珍说,几种常见的破坏形式有水土流失、取土、建房、打窑洞、烧砖窑、开荒种地、改用、非法建设等,其中,风雨侵蚀造成的影响较小,主要破坏来自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侵蚀。

    据统计,邙山陵墓群地跨洛阳市所属的7个区县,包括20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文物保护区内约有20万人口;上个世纪60年代“四清”时期和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邙山陵墓群受破坏最为严重,累计有305座墓冢被夷平,80年代后,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破坏活动明显减弱。

    史家珍说,为了加强邙山陵墓群的文物保护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邙山陵墓群的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项目共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对帝陵的重点调查正在有序开展,第三阶段将对陪葬墓群进行调查和试掘,整个项目将持续到2012年。

    按照洛阳市文物局的保护规划,未来将对初步确定方位的11处帝陵进行环境治理,拆迁陵园范围内以及范围之外一定距离的企事业单位、村镇居民等,对保护较好的陪葬墓建立隔离带,把墓冢从耕地中分离出来,形成大面积的绿化保护区,还将对已考证确实的帝陵和陪葬墓树碑立石,介绍年代、生平及历史价值,供游人参观凭吊。

    或许到那时,清明时节的邙山陵墓群将不再“寂寞”。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北京多区域首现房价倒挂 专家建议应慎重买房
下一篇:抗日名将后人讨房22年未果 房产证成废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