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云南省陆良大莫古镇海子,当地村民从干涸的塘底运输塘泥去种玉米。记者杜江 摄 晴隆县54万立方米储水量的燕窝寨水库,在5个月前已干涸,如今成了学生们上学的捷径。记者陈安 摄 地处黔西南深山里的晴隆县光照镇下规模村,年仅5岁的布依族女童也加入上山取水的行列。记者陈安 摄 珠江正源南盘江干涸见底 云南“大粮仓”陆良县遭遇严重旱情 长江上游也出现罕见枯水位 云南 “中国旱情看云南,云南旱情看陆良。”曲靖市陆良县当地干部的这一说法并未夸大其词——3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下飞机便直奔“受灾最重”的陆良县察看灾情。本报记者近日在灾区的连续走访中发现,位于珠江最上游、被视作“珠江正源”的南盘江位于陆良境内的部分河段已经干涸见底,多处断流。 另据中新社报道,受西南干旱影响,长江上游地区出现罕见枯水位,3月22日,重庆段水位退落至0.31米(航道基准数字),比去年同期低了近2米。 最大灌区最缺水 截至昨日,陆良县境内已连续125天无有效降雨,位于珠江最上游、被视作“珠江正源”的南盘江位于陆良境内的部分河段已经干涸见底,全县小春作物受灾面积达52.99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9%。记者昨日来到了温家宝总理刚刚踏访过的大莫古镇海子水库。这个原本有160万立方米蓄水的水库如今已干涸见底,一条条巴掌宽的裂缝触目惊心,土缝里到处可以看见巴掌大的干死的蚌壳,景象无比苍凉。 不过情况还没糟糕到绝望的地步。一位拉着牛车的农妇正在库底拾捡结成块状的库泥,她告诉记者,这个水库大概在春节左右就黄土朝天了,“这些库泥很肥,拾回去给玉米育种效果很好”。 “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平坝,也是云南最大的灌区,一直是云南的大粮仓。虽然其灌区面积最大,农业用水量最多,却缺乏储水量较大的水库,在长期干旱下,灾情自然会更严重。”曲靖灌区管理局水利技术人员刘敏给记者分析道。 “总会等到下雨天” 从海子水库西行5公里便是大莫古镇戈依村,当地农民方跃全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拖回两大铁皮油桶的生活用水。“村里的水塘去年7月就干了,用了30多年的机井从今年1月就再也抽不出水了,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水源地拉水。”他说,这两桶水够一大家子15口人用4天,“省着用,洗脚水还可以喂猪喂羊,洗衣水可以喂牛。”他对旱情比较乐观:“积极一点,总会等到下雨的一天。” 据记者连日观察,这里的灾区农民很少怨天尤人,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抗击“旱魔”,比如:水库周边农田通过肥床育苗和营养袋育苗等方式点种包谷收效很好;用地膜点灌的办法种植洋芋,浇苗不浇地,40立方米水就可以灌溉2~3亩;采取施用土壤保水剂的科技措施种植核桃——保水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吸水率高达450~500倍,在土壤中能将雨水或灌溉水分迅速吸收储存,减少水分流失,正常情况下可保水60天。 记者亲历 徒步过江不湿鞋 在陆良县板桥镇和三岔河镇,记者发现流经这里的南盘江已裸露出大部分的河床,近40米宽的河道里仅残留着一些大大小小、呈墨绿色的臭水洼,干涸的河床上甚至赫然躺着死狗、死羊的尸体。有些贪玩的年轻人不走桥,直接从河床过河,完全不会湿鞋。家住江边的村民王锡贵告诉记者,以往的南盘江水深量足,但这半年来干旱少雨,南盘江实际上已经断流了。记者 毕征 19万灾民 每天每人领水7.5公斤 贵州 一户4口人家用一天领到的30公斤饮用水,淘米做饭、牲畜饮水样样不能缺,村民们将淘米的水用来洗菜,洗完菜之后接着冲洗猪菜,最后剩下来的水用来灌溉。 本报讯 (特派记者黄丹彤)记者昨天在黔西南州干旱重灾区之一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村了解到,自从去年8月专供全村3980人饮用、灌溉的燕窝寨水库干枯以来,洗澡成为村民的奢想,更多受灾群众洗澡洗衣服只能到二三十公里外的北盘江去,整个晴隆县,30.6万人口有超过19万人陷入重灾。 “二十四道拐”境内成干旱重灾区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条叫做“二十四道拐”的著名“反法西斯抗战公路”,如今这条公路还完整保留在晴隆境内。位于珠江上游北盘江流域的晴隆县山高、坡陡、谷深,“二十四道拐”正是形容当地的崎岖山路。 “县境内喀斯特面积占53%,坡耕地占65%,全县山体切割较大,沟壑纵横,山地多,土层薄,墒情差,本身就是严重的工程性缺水区,如今遇上百年大旱,百姓的生活用水更是雪上加霜。”晴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华介绍说。 一家老小排队等水 对19万多受灾群众而言,每天早上定时提桶排队等待政府免费饮用水补给,已经成为晴隆县广大受灾农村村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自从5个月前东方红村的燕窝寨水库首次出现水库完全干枯后,政府送水车都定时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给村民免费供应饮用水。全村951户3980人,按每人7.5公斤饮用水分配。 记者从位于村寨的高地的燕窝寨水库大坝远远望去,干枯的库底泥巴开裂成整齐的网状图案。该村村长王学平说,水库建于1958年,这是水库建成后第一次自然干枯。 在光照镇下规模村记者看到,6个自然组1570个村民就靠村里一口尚未干涸的饮用水井维持饮食用水。因为井水不多,家家户户都是一家老小轮流到水井排队等候,就连四五岁的儿童也加入到这排队取水的行列。 记者亲历 用水浇菜像倒酱油 一条细细的水管直通反季节蔬菜种植地,菜农们像倒酱油一样小心翼翼地让宝贵的水滴入菜苗心部位置。为了保湿,菜地表面被成片的塑料薄膜覆盖。 东方红村村长王学平告诉记者,干旱前,村里共种有反季节蔬菜1300亩,是光照镇重要的种菜基地之一,如今勉强留下300亩。为了保证菜农的种植,政府一亩菜地给村民补助300元灌溉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