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前,在山东省青岛港工作不到两年的农民工渠微微高兴地搬着一台大彩电回了家。这可不是自己买的,是在青岛港“虎年鸿运到我家”活动中抽取来的。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春节抽奖活动,我们设了近百个特等奖,被农民工抱回了35个,农民工高兴的不仅仅在于这份奖品,是企业对他们的尊重,他们可以和正式工享受同等的待遇。” 青岛港有9500多名农民工,谈到农民工问题,常德传深有感触:“农民工问题不仅是社会的问题,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中,企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企业要给农民工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尊重 常德传代表认为,现在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思想活跃,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要求都很高,这是他们的优点。企业要做的是如何满足农民工的这种需求。如青岛港安排了艺术节、运动会、青年节等活动,让他们参与文化活动,让他们精神生活也不贫乏,这样农民工感觉到自己不是“外人”。 渠微微的话也许最能代表农民工的心声:“尊重表现在让我觉得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不仅要挣城里的钱,更要在城里体面地生活。” “如何让农民工体面地生活,不仅是精神上的支持,物质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常德传代表说,“农民工辛辛苦苦出来打工,就是为了多赚钱改善生活,但很多企业多年来没有给农民工涨过工资,即使企业效益好的时候也不涨工资,这就谈不上尊重。企业要把发展成果与农民工共享,这是对农民工劳动价值的尊重。” 常德传代表自豪地说:“这些年,青岛港在港口发展、效益增长的前提下,坚持每年按15%的比例提高工资。2009年农民工年平均收入3.3万多元。” 企业要培训农民工掌握融入城市的一技之长 职业培训是每个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必经之路。要适应城市生存和发展,首先解决技能的问题。常德传代表说:“企业要帮助农民工在进入城市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要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 青岛港每年集中对农民工进行大规模脱产培训,坚持组织在技术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参加每年一度的技术工人资格考核,还鼓励农民工向更高领域发展,出资培训,出资报名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常德传代表告诉记者:“这些措施带来的是农民工的素质提升和技能提高,企业本身也是受益者,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益增加。” “农民工会不会掌握了一技之长之后,就离开青岛港?”常德传代表笑着对记者说:“很多企业有这样的担忧。现在招工时,企业先看农民工有没有技能,不愿花这笔‘冤枉钱’去培训农民工。这是企业的短视,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常德传代表说,实际情况是,青岛港农民工队伍相对稳定,我们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发展的空间,农民工有奔头,多数人会选择留下来。退一步讲,即使农民工离开青岛港,他已经学到了知识和技能,那么他进入城市既不会产生太多的社会问题,也不会造成社会负担。 企业要为农民工成为市民多铺路搭台 常德传代表说:“进入城市打工以后,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医保、子女上学、住房、养老等,很多问题不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但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尽企业所能为农民工发展多铺路。” 企业能为农民工成为市民做些什么呢?常德传代表一口气给记者列举了几个例子。 “医疗,养老怎么办?青岛港为全体农民工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项社会保险。” “进城之后孩子上学怎么办?青岛港帮助他们联系了青岛市几所学校安排子女上学。” “还在农村的配偶怎么办?青岛港为农民工家属提供二、三线岗位。” “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贷款怎么办?我们和银行协议,由青岛港为他们提供贷款担保。” “还有户口,农民工很关注。户口政策当然不是一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青岛市出台政策,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各行业拔尖人才都可以转为城市户口。我们就选拔优秀农民工参加各种比赛。现在已经有多位农民工通过这种途径解决了户口问题。” 常德传代表深思之后说:“企业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为农民工铺垫发展之路,让他们成为优秀人才,为他们成为市民搭建平台。企业多做一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道路也许就会更顺畅一些。”(农民日报 李丽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