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胶南建港铁隧桥共享同城时代

1
青岛新闻网 2010-02-27 06:03:28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张大勇为本网题词:“青岛新闻网,百姓身边的网”

青岛新闻网:近年来胶南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关注民生,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方面,胶南做出了哪些努力?

张大勇:2010年胶南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

大举措。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发展和改善民生。今年,胶南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的资金达11亿元,比上年增长81%,要突出抓好城乡安居、社会保障提升、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城乡畅通、生态建设、文化惠民、平安建设、民主法制保障等八大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却是影响民生改善的共性问题。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政府主导的关系,把加强住房建设与改善民生、发展城市经济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投资商和运营商,着力改善城市居住和商务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规模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我们通过为城中村居民提供经济适用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开发价廉质优的商品房、为征迁村群众建设农民安置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由市国资公司负责,开发了首期10万平方米小户型价廉质优的商品房,受到了中低收入家庭群众的欢迎,实现了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共赢。

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二期工程,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价廉质优的商品房。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培训促创业带就业,全市城镇失业登记率保持在2%以内。在此基础上,把职业教育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创业经济、培育企业文化方面的支撑和先导作用,加快推动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去年,我们投资3亿多元,新建了一个职教中心,6所国办职业学校整合入驻,新建4.6万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并在它周围引进了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享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过程,探索打造工学研用相结合的综合体,努力形成城市新的竞争力。

着眼今后港口、物流、旅游、度假等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入驻大学科研区的市职教中心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通过超前设置学科专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近8万人,拥有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青岛市级骨干专业8个,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1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为加快城乡统筹就业步伐,促进区际间劳务合作交流,满足全市企业用工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月23日上午,我们召开了“胶南市2010年春季城乡劳动力供求洽谈会暨首届劳务合作交流会”,会上共有266家招聘单位推出就业岗位1.5万个,涉及电子、服装、橡胶、机械制造、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60多个工种。活动当天就有2.8万人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779多人,其中农民工4668人,比去年增长12%。为方便企业办事,全力打造市民服务中心。

前几年,我们在胶南东部城区的阳光大厦设立了“阳光大厅”,形成了一个经济服务中心,但还缺乏一个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场所。为此,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利用原职业中专校区,规划建设集政务事务办理、市民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服务中心,并将其列为今年要办的第一件政府实事。初步设想是把劳动、人事、民政、教体、卫生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包括一些中介、家政甚至办电话卡等服务进行整合,集中入驻,打造一个为民服务的综合体。同时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把“阳光大厅”已经形成的一些软件辐射过去,将其打造成一个市民教育、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阵地。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和谐发展作好保障,重点是要办好“行风在线”栏目。为搭建干群交流新平台,借鉴青岛市的做法,在胶南电台开设“行风在线”栏目,定期组织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畅通民意渠道,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机关作风和行业作风持续转变。同时,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进有线电视,在胶南电视台开通专用频道,利用上级提供的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电教片,加上我们自己的制作,把远程教育节目输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收看到有关节目,了解到各类信息。

恢复农村小广播喇叭。收听小广播喇叭,过去曾是广大农民群众闲暇时最爱做的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小广播喇叭在农村几乎销声匿迹,群众都很怀念。特别是现在农村留守人员中老人、妇女、小孩占多数,小喇叭适合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步要积极探索在农村恢复小广播喇叭,以此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拓展农民教育阵地。(青岛新闻网记者 庞为 高艳 张以波)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小强跑会:今年支持五市改造150所薄弱中小学
下一篇:小强跑会:热电今年新增供热200万平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