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各大媒体报道了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刊登了他的日记,看了很感人。我是沈浩的同乡,都是安徽萧县人,彼此隔一小山,他住山之北,我住山之南。去年夏天我们还见过一次面。他同我讲起,他上任没几天,个别人抱有“岗人治岗”的心理,想把他赶走。可后来,在他任职三年届满该离开小岗时,小岗人又 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手印,恳求省里把沈浩留下,直到沈浩去世后还要把他安葬在小岗。 从“赶走 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沈浩有头脑,有办法,6年就把村民收入提高了近3倍。对这样的好书记,群众打心眼里拥护。有没有在请求沈浩留任时不打手印的呢?我听说是有的。不过,他们不打手印是因为看到沈浩长期离妻别子,不能顾家,心疼“沈浩这孩子”,才不留他的。打手印的,不打手印的,都一样地喜欢他,爱戴他。 人心是杆秤。沈浩在小岗村的前前后后告诉我们:群众拥护为民办事的好政府,热爱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干部。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还是猫鼠关系,取决于干部的所作所为。沈浩的房门从来不关,晚上睡觉也不锁,村民有急事就随时敲门,方便得很,也安全得很! 我们常说:“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源头就在田头,就在基层,就在群众中。沈浩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他的房门始终向村民敞开,群众也就容易把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想法对他说,让他解决。因此,也就不必再去上访了。事实上,小岗村多年来无一人上访,不仅难能可贵,更发人深省。有些干部不要一味埋怨有人上访,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经常“下访”? 也许有人会说,沈浩身居农村便于“下访”,殊不知沈浩也是从省城下来的。其实,方便不方便不打紧,距离远近也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像沈浩那样,从心理和情感上与群众“零距离”,有那么一股子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服务的“浩然正气”。(邓伟志) |
上一篇:约束力是反腐倡廉制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