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召开的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大会上获悉,2010年,山东GDP预期增长10%,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而且,山东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据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经济年均增长12.1%,其中新世纪以来年均增长13.4%,“快”的要求已基本达到。现在山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经济整体素质不高。 从产业结 从产品结构看,工业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不多。比如,山东钢铁产量居全国第三位,但汽车、家电、船舶需要的高端钢铁产品基本需要进口;纺织产品多,但真正叫得响的服装产品则寥寥无几。 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布局过散,产业集中度低。以钢材为例,日本年产钢铁11874万吨,生产企业只有5家;韩国年产钢铁5349万吨,浦项制铁一家企业就达到3500万吨;而山东2008年生产粗钢4459万吨,却分散在24家企业,这些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内陆城市,不仅产能小,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从投资结构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偏低,2008年,山东只有11.3%,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4%,比江苏低0.5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14个百分点。尤其是2009年以来,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1至11月份,钢铁、水泥、铝行业投资分别增长 64.1%、252.6%和65.4%。 从能源结构看,山东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80%左右,火力发电装机占全省的93.9%,风电、核电、生物质发电仅占3.7%。 由于山东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一方面导致宏观经济效益不够理想,2002年,山东GDP比江苏少26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少33.5亿元,2008年,山东GDP比江苏多759.5亿元,而地方财政收入却少了774.2亿元,预计2009年将扩大到8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导致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至2008年,山东能源弹性消费系数为0.94.而广东仅为0.79,江苏为0.92,浙江为0.85;2008年,山东万元GDP能耗为1.100吨标准煤,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高0.385吨、0.297吨和0.31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169.2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刘彪 张书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