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富:以往选拔干部,都是决策层说了算,区里进行的干部选任改革试点,把扩大民主、阳光操作贯穿到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决定的全过程,歪门邪道搞不了,小动作也做不了。我前后参加过5次投票,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大领导给我打招呼。以前是“少数人选多数人”,现在是“多数人选少数人”,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我们总说民主集中制,但以前该民主的时候不民主,该集中的时候 记者:改革试点会不会容易走过场? 佟德柱:开始是有疑问,后来参加了区文体局局长的公推竞选,尽管落选了,但发现确是实打实,硬碰硬。特别是当选的干部,在各自岗位上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改革其实是一种导向,让大家认识到,“伯乐”成了“群体伯乐”,大家都来当裁判;过去是单纯的“伯乐相马”,现在转变为“赛场选马”,“马儿”不能只围着“伯乐”转了。 靠细节,更靠细则 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 记者:行使用人权,是区委书记权力体系中最关键、最敏感的一项权力。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区委书记用人行为,岱岳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郭庆敏:规范区、县委书记用人权,是从制度上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社会上有个说法:“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说明监督不容易。岱岳区在试点过程中,尝试制定了刚性化的动议机制、开放式的提名机制、复合式的推荐机制、立体式的考察机制、广泛性的酝酿机制、民主化的决策机制、竞争性的选任机制等七项制度,广大干部参与踊跃,仅一个乡镇长职位就有19名同志报名竞选。 记者:据了解,在个别试点地区,个别县(区)委书记在少数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程序上走形式的问题,比如常委会票决,采取事先同其他常委通气、定调子等办法,确保有的人选胜出。在这方面岱岳区有没有好办法? 郭庆敏:细节决定成败。这方面要靠一些明确的细则来规范和限制“一把手”的权力。比如提名,书记也可以提,但规定要做到“两必须三不准”,即必须写出署名推荐材料,必须在现有后备干部中提名,不准采取授意、暗示的方法提名,不准直接或间接提名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准随意否决提名人选。再比如票决讨论时,规定书记在综合常委和委员们的意见后作“末位表态发言”,而不是抢先发言,以此避免书记先入为主,影响其他人的选择。依靠这些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漏洞,防止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