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5.9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 增长16.4% 在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方面,市财政安排医疗卫生事业支出5.9亿元,增长16.4%。其中,安排3.28亿元,补贴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按照新医改的要求,追加投入在全市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集中财力支持大型医疗设施建设向市区北部倾斜,投入3.2亿元用于市妇儿中心及北部医疗中心建设,可新建65900平方米的门诊病房楼,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合理。 生活保障:每月提高到350元 达到全省最高标准 在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方面,今年我市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00元提高到350元,这是全省城市低保的最高标准;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年度补助水平达到从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的年度补助水平从1600元提高到1920元;共有6.8万户、12.1万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老人从中受益。今年全市4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了152元。 生活环境:3.6亿元改善生活环境 今年市财政安排3.6亿元,大力支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安排3000万元,用于崂山水库上游区域污水治理项目,促进了我市饮用水源保护。补助供热、供水、公交等公用事业6.5亿元,预计全年可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改善了居民生活及交通条件。 养老:3800万元搭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养老服务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市财政今年安排资金3800万元,搭建社区公共养老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按照每人每月450-600元的标准,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使5000多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按照每建设一处奖励3-20万元的标准,大力推进市内四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的新、改、扩建工作。预计今年将新改扩建100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 加大机构养老支持力度,对入住养老机构的本市困难老人给予每人每月500-700元的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开办补助,促进了我市养老床位数量大幅度增加,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今年还完成了39个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 农业:三农支出25亿元 同比增19% 今年市财政三农支出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以农民为特定补贴对象的政策共有19项,补贴金额13.81亿元。其中,农民受惠程度较大的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共计4.6亿元)。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主要是小麦种植面积为依据,每亩补贴84.97元(粮食直补16元,农资综合补贴68.97元)。这两项补贴(共3.4亿元)都是通过“一本通”形式直接兑付给种粮农户,大大提高了我市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发放小麦、玉米和棉花良种补贴681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5200万元,惠及89.84万户农户。 自2004年实施粮食直补以来,全市小麦种植面积从315万亩增加到了400万亩,小麦机收率达到98%,玉米达到73%,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我市还加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安排3300万元,将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扩大到小麦、玉米、母猪和奶牛四个品种。 今年还有两项新的惠农补贴政策,即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主要是财政部门分别按照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产品销售价格的13%和10%,对农民购买家电和汽车摩托车给予补贴。为了让财政补贴政策既惠民又便民,今年我们在全国首创了家电下乡补贴新模式,简化补贴程序,保证农民购买家电的当天便可领到财政补贴,受到农村消费者的欢迎。截止目前,我市已发放家电下乡补贴4528万元,补贴家电22万台;发放汽车摩托车补贴3560万元,补贴车辆13329台,带动我市农村市场家电、汽车及摩托车消费同比增长30%以上,取得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的良好效果。 残疾人:9275万元帮助残疾人 在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方面,今年市政府从财政预算、福彩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统筹安排9275万元,在全市广泛实施助残托养、康复和就业等工作,重点帮助解决各市区康复、托养补助标准低、场所不足、设施短缺落后等三大突出问题,确保2万残疾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托养、康复服务。 同时,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和经营性岗位,加大对残疾人贴息扶贫贷款的支持等方式,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有条件、有机会实现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1-10月份我市共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子女16811名;培训城镇求职登记残疾人6972名、农村残疾人8049名;安置7842名残疾人就业;为2.7万名残疾人发放生活困难救助,极大解决了残疾人最关心、最需要、最直接的生存、康复、就业等问题。(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