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民意参与勿缺阵

1
青岛新闻网 2009-11-13 10:20:25 重庆时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人大代表因发言被环保局长强行打断,而愤然离场,这个会议插曲式新闻,昨日备受关注。

    11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在环保局调研,代表邓成明刚谈到老百姓不相信广州环境有大的改善,环保局长丁红就强行插话,表示七成受访者对环境表示认同,“不能因个别群众意见,就说政府不作为。”邓成明认为,作为一个人大代表问题还没提出来,就被局长呛了回来,且不留谈论余地,于是负气离席。(11月12日《南方日报》)

    当然,你可以说邓代表的心理素质不够过硬,顶住压力据理力争,是其义务。不过,反过来,此事也映照出丁局长式的官员,权力气场太过强盛,即便是在“工作汇报会”上,都没一个起码的平等探讨心态,而几乎出于惯性地,站在压倒性优势的权力制高点“插话”。

    作为民意代言人的人大代表尚遭如此对待,还能指望一般小民百姓,能公开质疑丁局长辖下的环保工作吗?而且,你即便提出异议,按丁局长的逻辑,这也属于“极个别群众意见”,不应予以采纳。当然,他所谓的“环评支持率三七分”的数据,出自何处,是否权威,我们却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妨碍,人家拿它当万能挡箭牌。

    随后,在讨论“LPG还搞不搞”时,丁红都表示“这个问题无需争论”,LPG肯定是世所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据此前媒体披露,五年前环保局文件明确表示,LPG并非唯一清洁能源。这种前后矛盾的“变脸”背后是否有利益身影闪动,值得存疑。假如代表们不能抵住那些或明或暗的私利联盟的压力,政策争论限于停滞,公益诉求或将沦落。

    在涉及公共政策和公众利益的争论时,如邓成明这样有性格的代表,暂时离席还不算太大的问题。但奔涌的民意,却不能永远缺席其中。即以广东为例,近来,诸如LPG之争,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之争等公共政策辩论如火如荼。在某些关键可疑之处,相关部门虽然出来释疑,但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也不在少数。

    正是在这种地方,舆论应持续保持热情,不断追问。只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在一个公共平台上进行激烈的观点交锋,最终的利益博弈才不会过度偏离公益。媒体和民众介入公共事务,独立表达诉求,必须成为一种常态,而非被斥为“个别异议分子”不足为训的“谣传”。

    当前公民意识日益觉醒和成长,大众传媒异常发达,官越来越难当的趋势,几乎可以断言。此前各地不少官员为自己的“雷言雷语”埋单,甚至因此丢掉大好政治前途的,也不胜枚举。而广州丁局长对人大代表的“强势插话”,其实也可看作“官员雷言”的变异毒株。它反映出的,就是部分官员从政意识,还停留在不愿受舆论监督,更听不得反对意见的原始地步。

    但是,民众显然不希望公权力运作遗留监督死角。公共决策的过程,不能是手握公权者的自说自话,而应是利益攸关方博弈的讨价还价过程。接纳异见,容忍异己,这不光是行政气度的表征,更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若有关部门自身表现确有瑕疵,却还屏蔽一切反对意见,那么最后只能与民众一起陷入公益博弈的僵局。而在当前的格局下,公权力部门显然掌握了更多出牌主动权。

    因此纾解民怨的关键,是政府部门主动放下身段,将民意纳入开放的决策程序。公民应对公益问题持续追问求解,政府部门则要耐心而真诚地答题解困,这才是官民互动的良性政治生态。作者:李晓亮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人大代表怎样让官员懂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