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大代表怎样让官员懂礼貌

1
青岛新闻网 2009-11-13 10:18:1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局长大人与人大代表孰牛?前天的一场PK很有意思。人大代表邓成明到广州市环保局调研,就汽车尾气问题提出意见,刚说到“一些群众反映……”环保局局长丁红都立马插话打断。邓代表要求对方“尊重”,局长却说:“我们是平等的……我重新回到学校做学生,听老师讲课,不再插嘴。”邓代表沉默了两分钟后离开。

    人大代表和局长是平等的吗?从人格上来说,当然是平等的,但从公仆和主人的权力伦理来说,作为“公仆

”的局长这句话有违常识,有公然藐视人大权威之嫌。况且“小学生”云云有点“刺激”人,邓代表的愤怒,我非常理解。事后,局长让副局长和一个处长上门“补充记录”邓代表的“意见”,也算是“伏低”。这场PK,人大代表似乎略占上风。

    从表面上看,环保局长“不懂礼貌,素质低”,局长怕听批评意见,一听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这种官僚习气确实讨厌。但邓代表勃然大怒退席,让政府部门“难堪”,却并非履行代表职责的最好方法。可以想像的是,假设官员在人大代表面前十分谦恭,接待用豪华车,住宿五星级酒店,就能真正体现人大代表的“权威”吗?

    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运行规律看,官员对批评意见不接受,不正是该人大代表来监督促使其整改的吗?人大代表受选民的委托行使话语权,最关键的是要解决选民反映的问题。相比之下,代表和官员之间谁先发言,发言时是否态度谦恭等礼仪问题更只是枝节问题,与其说是争人民的权利,倒不如说是争个人的脸面罢了。

    人大和政府之间的真正“和谐”,绝不应该体现为“一团和气”和表面上的彬彬有礼,相反,基于双方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唇枪舌剑才应该是常态。畅通的辩论和对话,本来就免不了吵架。大家轮流发言,发言完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流于表面的“和谐”其实正是人大话语权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人大代表在官员面前,争的不应该只是表面上的礼节或者发言的先后次序,而应该是促进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

    对于这一次PK,人们更应该关心它的下半场:群众所反映的汽车尾气问题,人大怎样通过监督促进政府改善行政行为,带来干净的空气。邓代表遇到官员对批评意见的否定,一怒退场,勇气可嘉,但是,人大代表的责任并不是退场就能良好履行的。须知,运用好监督的权杖才是让官员“懂礼貌”的最好办法。作者:张元龙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政争发恼好过行礼如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