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今日记者节:记者承担高风险 意外险贵过常人

1
青岛新闻网 2009-11-08 15:10:20 大洋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亲历 秉承客观立场 常遇无理施压

    投诉风险 NO.4

    大多数记者都接到过投诉,原因归结为一条,即“写了负面”。突发新闻记者阿文说,他一次收到报料,一个小区内的泳池经营方称,物管的阻挠致使泳池不能营业。他去了现场,听了报料人、小区物管、街道办事处和城管部门的说法。“采访下来,我发现不能听信报料人一方的说法。”

    稿件见报后,报料人立刻向报社投诉,称报道失实

。“他报料的目的是希望媒体为他说话,但我们要坚守客观立场。”

    除了投诉,还有些人试图暗中报复。曾有当事人聚集一帮人来到广州某大型媒体门口,让报社将某记者“交出来”。报社拒绝交人后,该当事人说:“你只要让我看这个记者一眼,我们就走。”至于看了以后怎么样,就难说了。

    述评

    当面接受采访 回头矢口否认

    广州一家大型媒体业务管理部门的古小姐告诉记者,很多投诉者都指责记者报道失实可能是“收了别人的黑钱”。面对这种指责,大部分记者的感觉是无奈和愤怒。这是真实的案例:记者和采访对象见过面,表明身份后做了采访,甚至换了名片,但看到报道出街后对自己不利,对方立刻投诉称“从没接受过采访”。

    一些颇有“来头”的人或单位则找到各种关系向媒体施压。“有时候我们没错,但在压力之下只能承认错误。”古小姐无奈地说。(作者 黄茜)

    新闻人自白 锻造内心才能走得远

    在中国,只有三个职业有自己的节日:教师、护士和记者。他们的职业被人们赋予了敬意和期许。老一代报人邵飘萍曾说:“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

    柴静(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今年制作的关于上海塌楼和电疗治网瘾的调查是自己比较满意的,因为这两期节目很符合新闻调查的核心概念,那就是尽可能进去接触事件核心。当时在上海的采访条件受限,但我们还是想方设法拿到了施工方、建设方、上海市建委等核心当事人的独家材料。如果说两期节目有成功之处的话,那就是对事实细节的发掘,那种感觉就像是“从地里挖出湿漉漉的泥土”。

    电疗治网瘾当时已经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而我们认为,增进对事实本身的理解、让接受治疗的孩子和送孩子治疗的家长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更为重要,而非草率地作判断,这也许是这期节目的可取之处吧。在这两期节目的采访中,每一次都是障碍重重,很多人在障碍前止步了,而你越过去了,障碍就成了帮助。

    以前会很在意采访技巧和呈现手法等,现在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走得远,最需要锻造的是内心,一个记者所能呈现的真实取决于他对人和事的认识,只有不断地观察与思考,即使是在平实生活、在非职业状态中,也会帮助我们更接近记者的职业本质。

    付雁南(中国青年报社“冰点周刊”记者):掰指头算算,尽管真正成为一名“记者”只有短短4个月,可自己采访过的人,有远在美国的科学家,也有租住隔板间的“北漂”。总和这些讲话风格迥异的人们交流,“新鲜感”当然还是有的。

    但压力却也不小。总害怕找不到打动人的故事,所以采访前挖空心思设计问题,要是漏掉什么话题更是会顿足捶胸好一阵子。更害怕的是找到了故事,却打动不了别人,所以写作起来更是小心谨慎,修修改改到凌晨是家常便饭。但如再想到,自己所记录的每一个人、一件事,在影响读者之余,还在记录着社会进步、历史发展,那就几乎恨不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据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国拟征收汽车附加税 美系车型或将全面涨价
下一篇:楼市优惠政策到期是否延续遭疑 买房人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