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龙头”青岛,正为吸引全球企业总部来筑巢而努力。“总部经济”将成为验证青岛经济辐射能力的晴雨表。 什么是总部经济?对此,这样的解释最贴切不过:一间几十平方米或者一层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却可创造数亿元的营业额、数千万元的利润、上千万元税收!仰望香港中路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前的这些数字是不少人对披着神秘外衣的“总部经济”一个最粗浅的认识。2005年,“2005-2006年 昔日的潮起,今天的潮动。5年过去了,今年10月18日“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再一次放榜,青岛总部经济排名位列全国35个城市中第九,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综合排名第六位。 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增长极,2009年上半年,我市大型以上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544.7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90%,完成税收129.16亿元,实现地方税收38.89亿元……可以说,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魅力还不仅仅体现这些数字上面。 这几年,在咬得越来越紧的分数上,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似乎是青岛最直观的竞争地位,下一步青岛总部经济将剑指何方?记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 【发展原因】 总部企业成增税“大户” 为什么全国这么多城市都要发展总部经济?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解释,一个是占地数亩的工厂,一个是占地1000平米的总部企业办公室,孰强孰弱?显而易见,在拉动就业上,生产型工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在创造税收上,总部企业却可能远远占了上风。 简单地说,总部经济就是把人才、信息、科技等高附加值的资源向中心城市汇集,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制造基地向欠发达地方布局。 “总部经济在增加税收、产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拉动城市消费以及提升中心城市的层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作用。”市经合办总部办副主任郭可伟表示,“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青岛市共有各类总部型企业665家,其中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型总部147家。2008年,青岛市把总部经济确定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总部经济项目在我市引进的国内大项目中已占到20%以上。” 其中,税收是体现总部企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记者从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大型以上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544.7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90%,完成税收129.16亿元,实现地方税收38.89亿元。其中,制造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350.15亿元,占GDP比重15.34%,完成税收96.71亿元,地税收入20.43亿元;服务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83.01亿元,占GDP比重8.05%,完成税收31.56亿元,地税收入17.90亿元。 【市南探访】 14座楼宇年税收已过亿 这一切在我市市南区香港中路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已然成了总部经济的聚集地,该区总部经济所产生的税收已占区域内税收的半壁江山。 “从年创利税来看,一座楼宇就是一处普通的工业园。”说到这句话时,市南区发改局局长王志华下意识地望了望窗外的高楼大厦——国际金融贸易大厦、数码港大厦、青啤大厦、新时代大厦……香港中路和东海路上高耸林立的高档商务楼宇,年税收过千万元的不下20多座,年税收入过亿的楼宇已达14座。 作为青岛总部经济的“先行者”,市南区的发展格局具有样板意义: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南区有45家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占全市一半以上的总部型企业进驻,过亿楼宇14座。 “市南区待开发利用的空地已经很少,可谓寸土寸金,总部经济所依托的商务写字楼可实现在高价位上的土地再开发。”王志华可谓一语中的。 早在四五年前,市南区上下即言必称之。今年9月份,高232米共51层的万邦中心写字楼主体顺利封顶,将于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岛城天际线新景观和新地标,也是全省已封顶建筑中的制高点。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的万邦中心,是集商务、商业、居住于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它的落户,将成为市南区商务楼宇的新高地。 由万邦中心俯瞰整个市南区东部区域,凯悦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等项目在建或已开工奠基,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40亿元,同时,约20余万平方米的一批高档写字楼也陆续完工投入使用,目前,全区累计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有116座,总面积近380万平方米。 依托于楼宇的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市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在,市南区第二产业的税收只占10%多一些,而第三产业已占税收的80%多了,未来三年将达到91%。”日前,王志华了提出了市南区今后的“侧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