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科学巨星钱学森在京逝世,钱老走了,又一颗巨星陨落了。作为一代科学大师的代表,钱老走向成功的足迹引发人们无限的追思和感慨。 耄耋之年,钱学森念兹在兹的依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而他自己的人生传奇,其实就是对于科学大师培养的最好注脚。钱学森不止一次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 由此笔者想到了10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温家宝总理的文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的一段话:“任继愈老先生 90岁生日时,我给他送了一个花篮祝寿,他给我回了一封信……信中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 温总理焦虑和内疚“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及“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使然。从表面上看,问题是现在在校学生不可能像钱老当年在校读书那样:“大家在教室里讨论各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不怕考试,不死记书本,玩得也很痛快”;老师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只要跟老师说一声,不受课程科目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进出实验室;更可贵的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从深层上看,缺乏人才长远规划导致的短视行为、应试教育,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必然导致创新思维枯萎并使学生缺乏成长后劲。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愿不久的将来,杰出人才和世界著名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后继有人,这一天早日到来就是对钱老最好的告慰。 |
上一篇:保障房建设过慢要有制度性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