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在内的9所高校“强强联合”,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根据协议书,9所高校将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互认交换生的成绩和学分共同培养年轻学者。(10月13日《每日商报》) 高校之间建立联盟,在国际上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一来,各高校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以互补劣势,从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掘人才,提 但是,在笔者看来,大学联盟归大学联盟,一流人才归一流人才,不是说我们有了大学联盟就有了一流大学人才,更不会让我们的大学唤回真正的大学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正如美国大学的教学楼上爬满常春藤、我国大学的教学楼上也爬满常春藤一样,我们只学到了人家的外表,对于整个教育体制的内核,却根本无从触及。 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常春藤联盟”中,我们没有发现麻省理工学院的名字,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以“学院”命名的“自谦”大学,却被世界舆论尊称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大学”。在名目繁多的种种大学排名中,经常处于前5 名的位置。单单从理工科排名来看,这所学校更是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不仅如此,这所“学院”还培养出了近80名诺贝尔获得者。所以,搞不稿、入不入所谓的大学联盟,都只是其次,关键还要看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没有改变。 在我国,“大学联盟”虽然没有搞过。而以“ 大学联盟”形式搞的大学合却不在少数。我们知道,合并要比联盟高级的多,至少,这是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如JZ大学、SD 大学这般将当地名校全统于麾下以打造一艘巨型“大学航空母舰”者,比比皆是。可是,我们发现,这些学校不仅没有竞争过传统实力派北大清华,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一直在二百名开外。 再者,倘使大学合并或联盟就能构建起世界知名大学、培养出“一流大学人才”的话,那何不如搞个90所大学联盟、900所大学排名合并,打造一个一艘世界上最大的 “大学航空母舰”以壮学术之国威呢?显然,学术研究兴盛之内核根本不在外表和形式,一省(麻省)一学院足矣,全然不需要“人多力量大”式的粗放型经营模式。 1993年,我们提“211工程 ”,1998年,我们提“985工程”,这些工程的目标都是 “建设世界知名大学”或“知名学科”。不能否认,这些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问题同样没有根除——学术发展不独立。在大学行政化、官本位体制如此严重的高校体制之中,如何让大学学术摆脱行政之羁绊、建立“教授治校”式的管理模式,才是最为根本的解决途径。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强强联合”也只是一场空谈。(作者:王传涛) |
上一篇:中国常春藤经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