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常春藤经不起推敲

1
青岛新闻网 2009-10-14 10:40:19 东方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据媒体报道,国内首批进入“985工程”建设的9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校长,于10月12日联合签署《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开展包括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内的一系列合作交流,共同培养拔尖人才。于是宣布中国大学的C9诞生。C9的目标直指“国际知名”,换句话说,就是成为美国常春藤学校

联盟、澳大利亚G8那样的组织。(《每日商报》10月13日)

    从C9的协议内容看,这些名校的学分可以互认、校园可以共享,真是实现资源辐射、资源共享的大好事。可是,这个C9,却很难经得起推敲。

    在探讨这一愿景究竟能否实现之前,需要问校长们一个问题,今天,C9组织内的高校,有多少实行真正意义的学分制,有多少学生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任意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事实是,这些高校都号称实行学分制,但与国外高校的学分制选修课比例可高达60%不同,必修课、指定选修课占了接近80%的比例,而且,可供选修的课程也不多。同样,近年来这些高校均允许学生进校之后再换专业,但换专业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0%,学生并无在学校里选择自己感兴趣课程、专业的充分自由,不少学生只有悻悻然读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学校有课不能选,却要到其他学校去选,C9组织的资源共享,难道不是舍近求远之举?

    在当前,如果C9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用更应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C9探索自主招生的联考——甚至这种联考可以拓展涵盖所有985高校。这不但减轻考生的考试成本,也切实为我国探索出高考改革的道路。

    二是C9更应该把教育资源向其他非985高校、非211高校辐射。我国高校的办学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如果C9将自己的教育资源免费向全国所有大学辐射,其对中国高校产生的带动作用,远比这几所大学间的资源共享更大。客观上说,这几所大学之间,由于办学层次相差不大、特色也不鲜明,学生做交换生、学术互访活动的兴趣并不特别强烈。举例来说,复旦本校就有不错的课程,为何还要去选修浙大的课程呢?

    大学之间联动,共同培养学生,这是好的构思,可是,如果这种“构思”,不是真正为学生的权益着想,而只是想创造一种概念,甚至是某种噱头时,就极有可能停留在无法操作、难以推进的概念层面,成为“政绩工程”。近年来各高校签署的校际合作协议并不少,但有多少协议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实效呢?(作者:熊丙奇)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动车组超载咋还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