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克友 “2009 胡润百富榜”公布了今年的状元和榜眼,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以350亿元身家成为今年的内地首富。媒体报道说,王传福造的是比亚迪,坐的是“股神号”,因为自从去年“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的股价就一路高歌猛进,至今涨了500%,第一大股东王传福因而登顶“首富”。 看起来王传福是托了巴菲特的“福”。值得追问的是:成千上万家上市公司,巴菲特为什么青睐比亚迪? 更进一步看,巴菲特“赚的”是中国经济。他投资王传福,也就是在投资中国。这几年巴菲特大手笔布局中国企业可资为证。而比亚迪的成长史以及王传福的“首富史”背后,中国经济的印记清晰可见。 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奇迹的发生,经济学家往往从“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解释。这在王传福的“发家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1995年,当王传福开始在手机电池领域创业,生产的核心模式是“半自动化加人工”,数万名工人代替几千万的设备投入,组成人力流水线。但就是这种“小米加步枪”的方式,把一个原本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变为劳动密集型,电池生产成本比日本厂商低40%。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拥有成本优势的比亚迪异军突起,跃居世界最大手机电池生产商。对这种人力成本优势的追求,同样运用于后来进军的汽车产业。 按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说法,中国具有“后发优势”,即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通过引进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得更快。比亚迪更甚一筹,通过拆解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样车,来获取技术,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进行规避或创新,通过“站在巨人的肩上”而迅速实现技术升级。 但是无论是“比较优势”还是“后发优势”,老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终归没有出息。“两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就是沉重的学费和代价。王传福难能可贵的是,在进军汽车行业时,就树立“通过电池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的壮志。按胡润的说法:王传福顺应了科技、新能源创新和环保的趋势,引导了一个新的世界汽车行业格局。而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表明中国试图摆脱以前那种靠资源消耗和低附加值产品来发展的道路。巴菲特之所以看中王传福,乃至布局中国经济,原因正在于此。 |
上一篇:梁丽捡金案的未了警示
下一篇:胡润榜首富王传福还会蔑视专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