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后,常德传(左三)面对百废待兴的港口设备,常常深入一线,抓设备、保安全 在青岛港,老人是“宝”。青岛港从不把老人视为“包袱”,而是“财富”。常德传(左一)常说,要让青岛港成为老人的“靠山”,和老人一起过日子。每年他都会走访老人,组织和参加老年人运动会、重阳节等活动,与老人们同为一家人。图为常德传看望生病的老职工。 当时的青岛港是典型计划经济体制下 面对这样一个老旧落后的港口,常德传带领青岛港人进行了一场历时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港口革命。如今,青岛港总资产由1978年1.8亿元增值裂变到去年的217亿元,为国家创造200多亿元优良资产。港口吞吐量从1978年的2000万吨猛增到2008年的3亿吨,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从1000个标准箱增长到2008年的1002万标准箱,超过了日本、美国所有港口,成为世界第十大集装箱港口,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干出了三个青岛港的吞吐量,创造了“1>3”的奇迹,开世界港口发展的先河。 建20万吨级矿石码头 挺起新港区发展脊梁 青岛港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常德传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能力。在港口建设中,20万吨级矿石码头、前湾三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都是常德传正确、超前、科学决策的结果。 1996年以前,北方港口没有大型铁矿石专用码头,进口铁矿石均要经过宁波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减载后再停靠北方港口,而此时国内钢厂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德传很快看到了机会,他顶着资金短缺、港口间激烈竞争、上级领导不理解等多方面压力,果断决策,开工建设20万吨级矿石码头。 当时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请来国内顶级专家,研究了三个月也没解决。那时,很多人都在等着看青岛港不自量力的笑话,但常德传坚信自己的决定。那时,常德传常常在深夜还陪工人在施工现场,他经常对大家讲:“目前工程施工十分困难,是最黑暗的时刻,但也是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加把劲,别放松,工期一定要服从质量。你们是过了河的卒子,要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出了问题有局里作后盾”。经过120多天的努力,做了几十次试验,终于成功了。用软基处理专家的话说:“能把这块堆场处理好,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属国内首创。”1998年11月26日,满载矿石的“联合奋进号”巨轮稳稳地靠上了矿石专用码头。自此青岛港一举跨入了国际亿吨大港行列。 随后,常德传又果断决策,建设前湾三期工程为西移战略铺路开道、把二期油码头变“废”为宝、实施集装箱战略大转移等,这些当时看似风险很大,但日后又证明非常明智的决策,为青岛港日后的每一次飞跃都打下牢牢的基础。 到2002年11月20日6时,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一举超越300万标准箱,不仅创出历史新高,还提前41天完成全年任务,在世界集装箱大港排名中也从2001年的第19位升至第15位,向着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又迈进了坚实一步。 1989年8月12日,黄岛油库爆炸起火,常德传(前排左四)冒着生命危险,始终在一线参与救火工作 常德传(前排左三)在1991年劳动调研时,与工人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