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海尔张瑞敏:从工人到首席执行官 (照片故事)

1
青岛新闻网 2009-09-28 05:53:04 青岛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穿中山装的张瑞敏(左三)对能够通过引进技术给企业找到一条生路而高兴(1984年)

海尔砸掉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1985年)

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谊先生(左一)对海尔张瑞敏(右二)的管理竖起了大拇指!(1986年)

    从“引进技术”发展为“创造品牌”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担任了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厂长。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集体小厂,

当时亏空147万元。

    那一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市场需求迅速上升。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数十家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其中之一。张瑞敏那一年去了德国,与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技术。

    在德国的一天晚上,恰好是当地的一个节日,天空中燃放着绚丽的焰火。陪同张瑞敏的德国人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四大发明非常棒!”尽管说者无意,但当时张瑞敏的心被深深刺痛:“难道我们只能躺在祖先的四大发明上吗?中国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名牌!”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回国后,张瑞敏向全厂干部员工表明了决心,他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与利勃海尔签约时就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启了海尔创名牌的道路。

    与此同时,张瑞敏狠抓内部管理,使工厂走上了正轨,1984年制定的“不准在车间大小便”等“13条”管理规定,是这一阶段艰难起步的真实写照;而张瑞敏1985年砸毁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的“砸冰箱”事件,则是他狠抓质量创名牌的标志性事件。

    经过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的发展,很快,海尔在国内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1990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第一枚国家质量管理奖金马奖;1991年入选首届“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就在这时,张瑞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国门之内无名牌,要走出国门创名牌!”

    1997年2月,在世界著名的家电博览会——德国科隆博览会上,爆出了重大新闻:海尔向来自欧洲的十二位经销商颁发了“海尔产品专营证书”,“洋人”开始为海尔创国际名牌服务了!这在中国家电企业中是第一家! 当年海尔引进设备签约合影时,中国人站在后排;而这一次,是中国人坐在前排。有人说:“中国人坐着才意味着真正站起来了!”

    随后,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下,海尔实施了国际化和全球化战略。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逐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双星汪海:从铁血士兵到市场元帅(照片故事)
下一篇:黄金周交通应急预案:前海拥堵将向市北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