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情社会加剧代际分化

1
青岛新闻网 2009-09-03 17:10:38 长江商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作者:廖保平

    昨日,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专题调查,《“拼爹游戏”中“贫二代”弱中求胜》,报道“贫二代”大学生求职遭遇“拼爹游戏”,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

    显然,“贫二代”是与“富二代”相对应的概念。近日,随着媒体人石述思撰写的《“贫二代”的18个标准》被网友广泛转载,“贫二代”成为上周谷歌十大热点词汇之一,可以看出人们对中国社会代际分化关注的热度。

    在“以应聘者的社会关系论英雄”的求职中,“贫二代”弱在没有社会关系,只能靠个人奋斗取胜。与这话相对应的意思是,“富二代”强在有社会关系,有人为他们辅好就业之路。

    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个判断基本符合实事。今年6月出版的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也证实了这一现实,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校园“贫二代”多数只能在“人才市场”、“大学招聘会”上谋取职业,求职成本最高。

    对此现象的流行解释,是市场需要,招聘企业说,“社会本来就是资源重组,应聘者的家庭关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何乐而不为”。笔者曾在银行工作过,知道一个通过家庭关系可以拉到大

额存款的学生,肯定比一个资源稀缺的学生更受银行欢迎。在“资源为王”的市场里,有社会关系比没有社会关系的吃香。

    但我们不要忘了,并非所有的职业均需社会关系,在职场里,社会关系通过运动--“找关系”,就会变成为求职的通行证,它运动成功的基础,在于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的人情社会以宗族(家族)伦理为基础,社会关系是人伦关系的延展,天然地具有近亲远疏,遇事重情不重理的特性。这是中国隐匿的社会地图,也是明白晓畅的道理,即熟人、关系好办事,无怪乎人们形象地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如此重要,运用于重要的求职,不是“合情合理”的么?

    人情社会的弊病之一,是情重于理,模糊情感与规则的界限,容易为了私人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这种思维根深蒂固,每一个人在遇事当前,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寻求规则、法律的援助。

    现在,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指由农村社会转向城市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社会,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仅就社会关系而言,是由人情社会转向规则社会。规则社会就是契约社会,构成社会基础的是共同的契约和规则,具体起来,就是通过充分博弈,建立起完善的法治体系和全社会基本的法治精神,人人依法行事而不逾矩。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拼爹游戏背后是一个强大关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