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昨天平安路第二小学一年级学生上学时,收到了一张美丽的心形卡片,卡上有校长对每位学生的祝福与鼓励,还有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及学校邮箱,便于家长联系交流。王磊江 赵 玮 摄 上图:昨天一早,青岛嘉峪关学校一年级新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过火红的“求知门”,高年级学生用有节奏的掌声欢迎新同学。记者 于小阳 摄 “以往有的家长通过捐资帮助学校、有的家长可以义务提供车辆……您能为学校做什么贡献呢?”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才报到上学,作为家长的杨先生就接到了孩子学校发放的一份奇怪问卷,每名新生的家长都需要在问卷上“承诺”能为学校做出什么贡献! 新闻缘起 进校门接到奇怪问卷 市民杨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29日新生报到的时候,老师给每位家长发放了几份表格,其中一份问卷中要求填写新生父母的职业、工作单位、具体职务以及联系电话。这份问卷中最关键的内容是:需要家长填写自己可以为学校做什么贡献。 杨先生说,问卷中还列举了一些例子:“学校的办学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帮助,以往有家长可以通过捐资帮助学校、有的家长可以义务提供车辆、也有的家长可以到学校做义工……您可以为学校做什么贡献?” 看到这份问卷,杨先生感觉有些不舒服,尽管自己经商多年,完全有能力为学校“做点贡献”,但学校以这种方式强制家长给予付出,让他难以接受,他在“做贡献”一栏没有填写任何内容。 事件进展 “不做贡献”问卷难过关 表格交给老师后,老师昨天找到了杨先生,说问卷填写得“不合格”----“做贡献”一栏每位家长都要填写。“太气人了。”杨先生说,“列举捐资助学、义务提供车辆的例子明显是在诱导学生家长,让家长做出某种承诺。”杨先生说,因为老师要求家长必须填写,他只好承诺“可以到学校做义工”。 “其实作为学生家长,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愿意为学校提供一些帮助。”杨先生说,甚至在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提出来,但通过问卷的方式诱导家长,他接受不了,他也不会为学校做任何贡献。 记者就此 左图:开平路小学新生奥琪来自临沂,因爸爸去世,妈妈离家出走,来青岛靠爷爷打工维生。因不能提供用工合同等证件,奥琪入学成了难题。四方教体局得知后特事特办给奥琪办理了入学手续。昨天奥琪拿到热心人给他送来的学习用品,他爱不释手。刘延青 摄 记者调查 家长成学校办学资源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家长已经被很多学校、老师视为是一种资源,新生入校的时候,老师会第一时间掌握每名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如果学生家长从事文字工作,学生中午到父亲单位食堂吃饭时会带上一个U盘,里边有班主任要求打印的50多份试卷;如果家长是从事酒水工作的,学校开运动会时会要求家长按成本价送来一车矿泉水,最后家长“不好意思”收钱…… “我到学校送孩子时,曾经主动跟老师说,我在哪个领域可以帮上忙。”市民辛女士表示,主动为学校帮忙有两个原因,可以培育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所在的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希望能与老师、学校搞好关系,对孩子“重点关照”。更多的家长表示,考虑到辛女士提到的后一个原因,很多人在接到学校希望帮忙的请求时,都“义不容辞”。 专家观点 家长贡献易致学生攀比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让家长作贡献的风气确实存在。但对教育孩子来说,这种风气要不得!“家长为学校做了贡献后,肯定会对孩子说,或者班主任也会在班上因此表扬某位同学,时间长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孩子间的攀比之风。”这位校长表示,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本身就容易自卑,而这种攀比风气势必打击一些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政策法规可以制约学校要求家长做贡献的行为,学校遇困难,作为家长能否给予支持都是完全自愿的,用问卷的形式沟通不妥。遇到这类问题,学生家长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市教育局热线电话82717271。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