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苛责最贵希望小学的道德执拗

1
青岛新闻网 2009-08-31 14:24:02 燕赵都市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 手机看新闻

    作者:王聃

    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在重庆云阳县开学,该小学采用欧式建筑,周围环境非常好,学校各项设施至少50年不落后,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希望小学”。小学总投入350万元,相当于捐建17个希望小学,也是“中国最贵的希望小学”。(今日本报13版)

    背依大山、面朝长江,原汁原味的瑞士山地古典建筑风格——— 尽管附加于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外观的元素多么让人浮想联翩,但当其与“爱心工程”、“总投入350万元”,“相当于捐建17个希望小学”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时,还是在网上引发了激烈争论——— 比如有网友质疑说,“最美”实则“最贵”的希望小学,还能给人“手留余香”的温情吗,爱心可以被等同于“贵族化”、“豪华化”吗?

    以挥霍有限慈善资金为代价,打造“面子工程”式的希望工程项目,这种行为当然不可取。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前提:捐建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并非公有性质的爱心举动,而是由中国海外集团出资点对点的“私人”捐赠项目。而从慈善理念的包容性出发,我们有必要尊重其对该小学建筑投入和外观样式的意见——— 即便其是“最贵的希望小学”。何况,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建最好的学校给山里的孩子,是想用‘榜样效应’吸引更多热心人参与到希望工程中来。”

    因而,出于其“非公有”的捐赠性质,单纯站在善款

利用价值大小的角度,对投资350万元的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作出评价,已显得肤浅与片面,而更应从学生受益的视角理解其“豪华化”。很显然,350万元的总投资,意味着该希望小学所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相关整体环境都是“最优”的,就读学生将“最大化受益”。而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长期不足,以往相关希望小学的捐赠,多是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就读需要的校舍之层面。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的建立,显然是在提醒:为农村孩子提供功能更全面的希望小学,也理应进入我们的捐赠视野。

    而细究公众对“最贵希望小学”的苛责,它隐含的其实是这样一种道德执拗:慈善一旦“豪华化”,便是变了味的善意。因为这种执拗,他们可以对点对点“私人”捐赠的自主属性视而不见。而往深处看,这无疑又折射出公众的另一种“慈善焦虑”:由于我国慈善法尚未出台,完善的慈善体系也尚未建立,对包括希望工程在内的慈善举动,多采取的是公立慈善组织“面对面”的集体救助,而这种救助往往具有不均衡性。在慈善资源难以整体性满足的前提下,任何过度的慈善举动,无疑都会引发公众的“相对被剥夺感”与苛责。

    350万元的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其实并不值得褒贬。公众纠缠于其中的道德执拗,也无需指责,需要反省和回答的,更是这样一个沉重而紧迫的命题:完善的慈善体系何时才能建立,公众的“慈善焦虑”何时才能消解。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捐建最美学校不应被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