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法治频道 > 正文

许振超

1
青岛新闻网 2009-08-28 11:51:29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许振超同志简历

    许振超,1950年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1974年入港,现任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他带领他的团队先后七次打破集装箱世界装卸纪录,他所创造的作业效率被青岛港集团命名为“振超效率”。

    许振超积极相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从2006年其领先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

    许振超先后荣获了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党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山东省职工自学成才奖、山东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中国海员金锚奖、全国交通系统技术能手、交通部劳模、全国职工科技创新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十大英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模等许多荣誉称号。先后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王乐泉、王兆国、刘云山、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温总理还两次给许振超亲笔回信。2007年光荣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和十七大主席团成员。2008年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

    金牌工人许振超

    2004年以来,码头工人许振超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再次成为时代的强音,“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震耳发聩。30年来,作为只有初中学历的一名码头工人,在青岛港这个以人为本、人才强港的这个大熔炉、大学校里,在青岛港“人人都可成材,人人都是人才”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创新,拼搏努力,团结奋进,百炼成金,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工人”。

    立足岗位,练就一身绝活

    1974年的初秋,仅仅初中毕业的许振超走进了青岛港的大门,他被分配到码头上当皮带机电工,半年后开起了当时港口的先进设备—门机。1984年,又成为青岛港的第一代桥吊司机。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

    当时桥吊系统中用的可控硅元件全要靠进口。许振超发现,国外可控硅每两、三周就烧坏一个,一个可控硅元件就要上千美元。他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光更换可控硅,青岛港就要付出差不多两万美元。他想到了用国产产品代替,但当时国内还没有专业厂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青岛有家电子元件厂,专门为航天部生产电子元件。于是,他就跑去了,可厂家以产量少、成本高为由拒绝了他。他不甘心,又托人找到了主管工程师,带上自己设计的图纸,和工程师反复进行探讨。

    因行业原因,工程师对桥吊不熟悉,谈了两个小时没谈拢。后来,他索性把工程师请到了港口,并带他一起爬上了桥吊。站在高大的桥吊上,看到这么复杂的结构和深奥的技术,那位工程师被感动了,他感动的是一名中国港口普通的桥吊司机,竟然有这样的科技热情和包容之心。为此,在桥吊上他就答应了。随后他们组织研制,最终从十余个品种中,筛选出了性能最可控的可控硅元件,提供给青岛港。其性能与国外进口产品一般无二,而价格不足后者的百分之一。

    能为公开省下一大笔开销,这让许振超很是兴奋了一阵子。那是他当队长后干的第一件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大事。当然他很清楚,同时还有很多大事也在等着他去做。

    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绝活,如今已经被青岛港的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要求桥吊对每名司机在掉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在集装箱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却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许振超手里诞生的那些“绝活”推广后,铸造了青岛港的优势和品牌,他们先后7次打破了集装箱世界装卸纪录,“振超效率”叫响了世界航运界。

    只有创新的,才是革命的

    随着贡献越来越大,许振超的名字开始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劳模等一些列的荣誉接踵而至。但许振超还是那个许振超,因为他的工人本色没变,他始终知道自己的根扎在哪里;但许振超已不是以前那个许振超了,他更加热爱自己的港口,把越来越成熟的知识和技术,充分运用到技术管理中,在青岛港集装箱飞速发展的广阔天地里,不断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振超常说:“只有创新的,才是革命的。”他管理的24台集装箱装卸设备,每月公司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面投入很大。因此,靠高端科技节约费用,成了振超不断探索的领域。

    在青岛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港口进程的推进中,不断上涨的油价使公司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于是轮胎吊油改电一直以来就成了压在老许和他的团队心底的一块心病。

    众所周知,世界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通用的机械只有两种: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和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二者各有优点。前者有市电(我们的家庭用电),节能,没有内燃机,不污染环境,可靠性高,维修保养工作量小,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等,而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传场(由一个箱区转移到另外一个箱区)。

    因而世界在用的6500台场桥(堆场集装箱卸桥)95%是轮胎吊。我港70多台也不例外,因为它可以“满场飞”,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的配备数量,降低了设备资产投入。但其轰鸣噪音,惊人的油耗以及由此带来的废气排放。令使用者头疼。为数不少的生产商家和码头使用者都曾设想令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可以专场,也有不少巧妙的设计,但一直没有使用的产品问世。

    面对这一难题,许振超一直在暗自思考,如何把两种不同类型的起重机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桥场既能用市电,又可以灵活转场。在公司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油改电”专题攻关小组,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研究和方案论证,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移动滑触线的供电技术方案,即在集装箱堆场的箱区内,架设滑触线供电线路。当轮胎吊在箱区作业时,关闭柴油发电机组,所需动力由专门设计的集电装置,从滑触线输送到轮胎吊。轮胎吊滑触线移动,实现对整个箱区的工作覆盖。当轮胎吊需转场到另一箱区作业时,则切断电源与轮胎吊的联系,改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并实现转场。转到指定堆场后,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并实现转场。转到指定堆场后,柴油发电机组停止工作,工作动力重新切换为由市电供电。

    改造后,轮胎吊既实现了灵活变换堆场工作,又消除了原有的重大缺陷,完美的兼容了轨道式和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优点,而且以投入技术改造费用低、能耗低、维修保养成本低及噪音小、废气零排放展示出了潜在的巨大“含金量”。

    据实际运行测试,改造后的轮胎吊能源成本由以前的每作业一个自然箱的5.9元,直线下降至2.3元,能耗成本下降了60%以上。同时,还节省了原轮胎吊发动机每一万小时就要进行D级保养、每3—4年就要进行大修,以及平时需专人维护等费用开支,平均每台轮胎吊年节省维修成本至少在6.6万元以上。综合这两项,一台轮胎吊此前完成一项作业需花费600元,油改电后仅需40元钱就可完成。现场分贝测试噪音也由原来轮胎吊90分贝左右降到现在听起来仅相当于一台变频空调工作的声音,废气排放接近零。

    这一划时代意义的自主创新,具有十分美好的推广前景,以青岛港所以轮胎吊一年操作1000万自然箱计算,一年可节支3000万元以上,相当于一个大型企业的资产。2007年该项目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

    许振超格言: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庄茂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