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图说60年 青岛机场三次扩建 日吞吐量增长8倍

1
青岛新闻网 2009-08-26 06:41:10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80年代的青岛机场

 
90年代的青岛机场候机楼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青岛新闻网8月25日讯 青岛的首个飞机场并不是流亭机场,而是沧口机场,于上世纪30年代建成营运,但由于客货量不足,青岛站于19619月停航。改革开放以后,青岛机场才真正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79年,国家批复了民航总局关于青岛建站计划任务书。198285日,青岛航站复航,使用海军流亭机场。

    通航初期机场航线只有4

    机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流亭机场通航初期,机场航线只有4条,年旅客吞吐量不足一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几乎为零。这样的营业规模,经济效益自不待言。

    当时刚从军用机场调至流亭机场工作的财务室主任张吉大老人在采访中对记者说:“我以前工作的军用机场,设施设备都是相当完善的,而当时的流亭机场真是很凄凉。只有1800米的跑道,只能起降中小型飞机,而且是军民合用。所有的通信导航设施都靠军队提供,没有夜航系统,晚上飞机不能起降。”

    那时机场员工只有40多人,在漏雨的活动板房里工作,喝的是井水,打上来的水都是浑的,每天往里撒消毒粉。唯一一座不足200平方米的候机楼还是砖木建筑。

    张吉大老人回忆说:“刚复航的时候,青岛机场降落的是A-24飞机,只能乘坐48个人。当时坐飞机要团级以上的单位开证明信,而且机票价格也非常贵,一张青岛到上海的机票要52元,而一个一级工人的一个月的工资才29.5元。所以当时坐飞机的都是外宾、党政机关、军队和国营大企业的领导,一般的干部都坐不了飞机,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了。”

    现如今,青岛机场日吞吐量高峰时已达4万多人次,是1982年全年吞吐量的8倍。

 
张吉大老人回忆60年难忘岁月

 
工作人员正在检票

    地方偏远 流亭机场招人难

    1985年,流亭飞机场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将跑道加长到2600米,增加了航道灯、盲降设施、定位导航设施、雷达等,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候机楼、办公楼等,软件硬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MD82飞机开始在青岛机场降落了。

    “当时我看着新候机楼、办公楼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新机场比我以前看到的军用机场都好,我们也终于用上不漏雨的办公室,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张吉大笑着回忆。

    工资高、待遇好,到机场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儿,可在改革开放初期,情况可不是这样,当时机场连人都招不到。1985年,机场扩建后,财务工作多了起来,张吉大他们人手不够用,想到财政学校招几个专业人才,没想到却碰了钉子。

    “当时机场到市里要1个多小时,交通很不方便,待遇也不像现在这么高,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来。当时财政学校的人说‘市里人都不愿意去,要不给你找个农村的吧’,最后招了一个李村的学生。后来,我们还想招一个本科生,又跑到当时的社会发展处要人,结果人家也说‘本科生谁愿意去你们那儿,太远了,要不给你找个农村的试试’,最后又找了一个农村的,而且还不是学财务专业的。”每次想起这件事,张吉大都很感慨。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机场开始给员工涨工资,提高待遇,这份工作渐渐开始吃香了。张吉大说:“那时候,我们换了新工作服,从原来的浅灰色中山装换成了深蓝色西装。当时,西装也就是刚刚流行,能穿西装的可都是‘高等人’,大家都羡慕着呢!机场员工的形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职工生活条件很简陋,但是斗志昂扬
 

 
领导到青岛机场检查工作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啤酒城演员讲述演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