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 正文

在交流和沟通中贴近读者

1
青岛新闻网 2009-08-14 11:16:56 青岛画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浅谈《青岛画报》的《编读往来》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传统意义上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单向传播,而追求与媒体之间直接的沟通。如何满足现代人崇尚自主、追求平等的心理需要,做好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扩大媒体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这是包括杂志在内的传统媒体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近年来,《青岛画报》的《读编往来》栏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们的实践

    媒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大众媒体,一类是专业媒体。大众媒体,例如《青岛画报》,我们为大众服务,文化、娱乐、体育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我们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食粮。另一类是专业媒体,他们服务的对象比较专一,比如《教师文苑》,专为老师提供服务。

    《青岛画报》作为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对读者精神塑造、情操陶冶、文化熏陶、信息服务的功能。2006年,《读编往来》开栏,在画报单方面传输信息的同时,也得到了读者的反馈。

    1、给读者以选择的权利。过去,杂志登什么,不登什么,都是媒体说了算,读者在这方面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事实上,媒体的选择往往与读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从而使媒体远离读者,使读者失去关注媒体和与媒体互动的热情。近年来,《青岛画报》坚持走开门办报之路,从《特稿》到《城事》到各个专栏的策划、版面的设计等,都注意倾听读者的声音。想读者之所想,办读者想看,真正做到在交流和沟通中寻求发展,提高自己。

    2、为读者发言创造条件。媒体必须创造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媒体关注的,就是读者关注的,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读者可以与媒体之间相互交流,发表意见。这样,媒体才可能与读者形成互动。《青岛画报》编辑部在选择报道题材时,注意选择读者关注的内容,并搞好策划,吸引读者关注的视线,让读者共同参与、跟踪事态的发展。

    今年第六期画报刊登了特别专题《日照,20年!——一座新城的成长笔记》,我们先后收到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发来的感谢短信和日照老乡发给我们的日照变化的内心感受。

    今年第四期刊发的稿件《特伦德尔:最早在青岛开设旅馆的外国人》,收到了来自德国的特伦德尔的孙子赫尔姆特•克里克的感谢信和反馈意。

    今年七月,我们收到了日本读者关于第七期刊发的稿件《跨越一个世纪的“尤海姆”和年轮蛋糕》的感谢信……一封封特殊的读者反馈来信不胜枚举,我们愈发感觉到身为媒体人,做好杂志的责任感,也感觉到要尽可能多地倾听读者的声音。

    为了配合画报读者交流,我们辟出了“网友杂谈”板块,并于2008年底开通了青岛画报博客,收获了读者的踊跃参与。

    我们的思考

    媒体与读者的互动,是媒体为适应新的媒介格局而作出的选择,互动是一种趋势,也是努力的方向。互动的方式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是杂志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需要。从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来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注重了与读者的互动。新兴的网络媒体,在每条新闻后都附有“发表评论”的园地,许多网络都设有“BBS”论坛,开设聊天室,人们可以自由地参与话题的讨论。有的电视、电台也针对重大新闻,邀请观众、听众包括专家座谈,各抒己见,颇受关注。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话》等节目,不少节目都开展了声讯热线,吸引观众、听众参与。杂志要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主动与读者沟通与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贴近读者,走进读者的心里。

    2、增强与读者的互动,需要杂志确立受众中心观念。随着现代报业市场的逐步成熟,读者在传播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如果杂志仍沿袭过去的思路,以自己为中心,就必然会冷落读者,丧失读者,降低传播效果。因此,杂志必须确立读者中心观念,关心读者的价值取向,关注读者的需求。

    3、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必须开辟互联通道,设置互通平台。杂志要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读者调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适时反映读者意愿,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版面的设计、内容的选择。这一点,画报留足了版面,即编读往来,让读者“说话”。

    在我们的读者群体中,既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生、老师、年轻的研究者,也有纯粹的杂志爱好者。作为我们的读者,他们都对杂志有着殷切的希望,我们经常会收到各种方式反馈回来的意见,这些意见中既有批评指正,也有关爱之词。我们选择一些邮件和信件刊登出来,既是对我们读者共同意见的一个反馈,也希望更多的读者加入到“编读往来”这个日渐扩大的读者队伍中来。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历史本体论》中曾说:情感是人生的归宿。他说:珍重自己的情感生存,人就可以知命,人就不是机器,不是动物。把情感提到做人,知命的高度,看起来突兀,实际上却很难反驳。什么最值得珍惜,能够珍惜并存留下来呢?屈指一数,就似乎真是情感最能长久。情感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赋予人生最多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说,珍惜情感,就是珍惜生命,这不是人生的一大根本智慧吗?三年来,在完成《编读往来》的汇编工作中,我们认真阅读读者的每一封来信,聆听他们对杂志的意见,感受他们欣赏杂志的那份情感。我想,通过我们日渐提高的办刊质量会赢得更多读者发自内心的那份情感,而这份情感也会激励和督促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行!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高超的策划等于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