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高峰论坛于今天上午闭幕 青岛新闻网8月11日讯 今天上午,2009中国 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隆重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内,云集了国内外众多高层嘉宾,专家带来关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等方面的数十场精彩的专题演讲,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上午,在本次论坛闭幕式前,6项专题演讲依次展开,其中,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就“蓝色经济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坐标”为题首先 蓝色经济区:海路统筹布局 强竞争力的功能区 夏耕在演讲中提到,海洋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合作的交汇点、海陆经济的联接点、区域经济的拉动点。 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对于蓝色经济区的定义,夏耕介绍,打造蓝色经济区,应更加注重海陆统筹布局,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类资源;注重科技先导和开放带动,提升海洋经济的整体实力;注重推进海洋产业高端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注重海洋生态文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注重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培育海洋特色文化。因此,蓝色经济区将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基础,以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先进科技和优势产业为特色,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功能区。
专家专题演讲 蓝图:建设青岛为山东半岛“蓝色核心区” 在演讲中,夏耕还提到青岛确定了建设蓝色经济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蓝图:依托海洋科技教育及资源禀赋优势,在发展战略布局、海洋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带动、优势产业培育和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快实施,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对于青岛具有的综合优势,夏耕也给予了说明,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特别是成功承办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作为久负盛誉的中国海洋科技城,青岛拥有众多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机构,集聚着大批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海洋资源和临港工业基础较好,具有率先发展蓝色经济的综合优势。 五个方面共推进 坚持海陆统筹联动 夏耕在演讲中提到,建设蓝色经济区,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他认为要从五个方面加以推进,其中首先是“坚持海陆统筹联动”。他谈到,由于海陆空间相互衔接、产业相互渗透、技术相互依赖,发展蓝色经济需要以海陆统筹联动和海陆一体化为基础。海洋资源优势只有在海陆经济联动中,才能充分发挥;陆域经济的发展制约只有在海陆经济互补中,才能逐步消除。 此外,夏耕还提到要“坚持科技创新支撑”,应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在一些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领域寻求突破,力争尽快逼近或跨入当今国际海洋产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坚持高端产业带动”,不断提高先进技术对海洋传统产业的渗透能力,尽快开发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有较强辐射力的优势产业;“坚持保护开发并重”,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海洋保护意识,完善海域环境评价制度,通过陆海联动治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加快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与修复海域生态环境,健全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坚持开放合作共建”方面,夏耕介绍到,海洋是一个开放的循环体系。建设蓝色经济区应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与地区海洋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承接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强与中国沿海城市的分工与协作,建立新型科技合作和产业发展模式,共同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建议在青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夏耕在演讲中,也围绕加快蓝色经济发展,建立互利共赢的新机制,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包括加强蓝色经济战略试点。建议国家和山东省政府在青岛进行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设立面向国内外的海洋科技成果合作与转化中心、国家海洋产业标准化基地。 此外,他还建议深化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愿与国内外有关方面加强海洋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深化在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前沿和海洋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合作,突破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的瓶颈制约,并联手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中国沿海城市和国际相关机构联合建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分类保护制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督,促进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青岛新闻网记者 李志强) 》》》相关链接:蓝色经济引领未来 蓝色经济高峰论坛开幕(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