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安东 近日闭幕的全球智库峰会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无论是在主论坛还是分论坛,上百余位智囊情愿替金融安全和消费政策献计献策;情愿就遏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发表见解;情愿为国际资本流动与海外并购上台争论;情愿就新能源合作和全球气候互留名片。甚至一些比较冷门的粮食危机话题都成了本次峰会热门,而惟独中国公众最关心的房地产话题却被关在门外。 更让人费解的是,我几乎用放大镜 如果说外国智囊不谈中国房地产问题,只是一种学术视角或学科划分问题,而中国百余名智库精英避谈楼市话题,就有点让人不可理喻。我们不禁要问,是房地产问题不值得放在全球经济复苏面前讨论?还是那些精英们都怕沾上楼市这个晦气的话题?抑或是那些顶级专家都害怕被划入“房地产利益代言人”的阵营而免开尊口? 我不知道主办方为什么没把房地产话题列入峰会讨论。据说这个话题只是个“分支”,不够战略,不够超前,不够时髦,不符合西方人的学术“审美情趣”。可对中国人来说,这个话题难道还不够大?还不够棘手?还不值得那些精英们拿出点真本事出来过招?答案值得回味。因为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不仅涉及到金融、财政、投资、消费多四大峰会讨论的领域,同样对节能、环保也有着重大关联。 讨论消费话题,不能不谈房价和公众对楼市的信任基础;讨论金融安全话题,离不开上半年各地银行向开发商的激进放贷;研究金融新产品更离不开个人房贷和住房保障话题,而研究资本流动,难道就不能对照一下再度发热的地方投资“出轨”?而讨论财政收入话题,同样有必要看看“地王”是怎样冲动表现的。至于只谈支持央企的海外并购,而避谈央企在国内的大肆夺地,是不是在学术上也算一种不厚道。当然,讨论节能、环保话题,更需考虑住宅产业这一突出地位,毕竟中国40%以上的节能减排任务需要绿色建筑完成。 可见,将房地产话题排斥在本次峰会之外,只能表明中国顶级智囊对“身边经济学”的冷淡和漠视,同时也折射出房地产研究“生态环境”的恶劣。由于缺乏可供研究的真实数据,以及楼市目前的“乱象”,使得一些智囊不得不对这一“大染缸”敬而远之。 不过问题是,如果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不去占领这块阵地,只让那些发出“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野路子声音的伪专家主导舆论和市场。那么,对土地的过度崇拜、对房价的再度煽动就会席卷中国。而最终买单的,依然是我们身边的普通公众。 不是说海外并购不能谈,不是说环保和气候问题离我们公众还有一定距离。而是说,每次在中国楼市和股市行至重大十字路口时,精英们的屁股为什么就屡屡坐不到地方呢? |
上一篇:哪里有权利不平等哪里就有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