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全在接受办案人员讯问时供述,他听到风声紧就赶忙退回贿赂款,认为退掉了就会没事。但他同时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认为纪检机关不会查到自己头上,所以才会收了退,退了又收,收了又退。 卖官的贪官见得多了,然而周光全的腐败却有着“新颖”之处。那就是“收了退,退了又收,收了又退”。卖官,自然要收钱。但收钱意味着将自己推向了犯罪的深渊。一旦东窗事发,就什么也没有了。因此,贪官对法律也是十分畏 何谓“风声”?当然不是风的声音,而是反腐的声音。本来,反腐应该是长期不懈的,应该是时时刻刻的,而且在制度上是无遗漏之处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我们现在的反腐有极大的随意性。许许多多的贪官是被偶然发现的:有的被大火“烧”出来;有的被小偷“偷”出来;有的被“二奶”告发出来……只要偶然被发现的贪官越多,就越说明我们的反腐制度存在着漏洞。只要有漏洞,定然会吹出“风声”。 贪官从哪里得到反腐“风声”呢?相关部门要开展专项行动采取反腐措施了,会在媒体上发布消息,什么时间要查什么,一清二楚。得到“风声”后,贪官自然就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风声”是从更高一级的腐败分子而来。贪官贪来的钱不会自己独享,他也要送给更高一级的贪官一部分,以求得保护。只要更高一级的贪官被调查,下面的贪官自然就会闻风而动,或者暂时收敛一下,等到风声过后再伸手,或者采用更加隐蔽的腐败手法。 由此看来,只查处周光全是远远不够的。反腐败不能搞“一阵风”,需要健全制度,让贪官意识到,反腐败从来就没有消停和“休息”的时候,反腐败也不会让任何一个腐败分子漏网。唯有如此,周光全这类的贪官才不会将“风声”作为受贿的“风向标”。(检察日报) |
上一篇:“双限出国”不如“双公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