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08版 > 正文

手机实名制带来的只能是一地鸡毛

1
青岛新闻网 2009-06-05 14:26:17 东方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作者:沈彬

    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汤镇业提出《手机实名制可治“信骚扰”》的提案。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在答复该提案时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等待国务院审批。(6月4日《广州日报》)

    首先,国家多个部委在酝酿手机实名制的消息,却是由广东省的通信管理局透露的,从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的角度来说,并不正式。

我们对这一信息保持审慎的态度,免得第二天有关部门又出来“辟谣”,白激动一场。

    其次,根据资料,提出实名制提案的汤镇业委员,就是那位曾经的香港娱乐圈“五虎将”汤镇业。汤委员称:他深受“信骚扰”和“信诈骗”之苦,所以认为手机实名制可治“信骚扰”。这话靠谱吗?汤委员是否做过足够调研?有没有“拍脑袋的发明”之嫌?手机实名制会带来一个清静的世界吗?

    目前泛滥成灾的“信诈骗”基本套路就是:打电话、发短信告诉你,你的银行卡被盗用、中了大奖需要交税、电信公司退回电话费……最后骗子总是落在要你拿银行卡到银行转账(或者转入所谓“安全账号”)这个目的上。一旦你轻信划账,马上被骗子取现、转账,血本无归。问题就出来了:骗子打来的冒名电话的确没有实名制,但银行账号却是实名制的,但为什么依然不能堵住“信诈骗”?银行实行实名制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不法分子却依然可以用各种假身份骗过银行,手机实名制会比银行的实名制更有效吗?

    至于说用实名制来治理垃圾、违法短信,我不禁要问问:即便相关部门知道短信的源头,又能怎么样?促销打折这种恼人的“垃圾”短信,并没有法律规定不可以发送,哪怕已经严重到骚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无法律依据,政府如何作为?

    对卖枪、贩毒、“间谍”器材这样的违法短信广告呢?差不多所有单位的传真机里每天会收到“代开发票”的广告,那无疑是违法犯罪的勾当,而且用的固定电话肯定是“实名制”的,可以查得到源头,问题是政府的监管效果如何?我们有多大的信心指望,实名制的法宝一旦祭出就能收到奇效?

    说到垃圾短信的泛滥,移动运营商本身的不诚信就“功不可没”。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曝光:中国移动山东省公司滥发垃圾短信、违法短信,甚至把用户个人信息出售给垃圾短信运营商,从中渔利。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修改了《刑法》,把泄露个人信息定为刑事犯罪。而且此事曝光之后《新京报》、《东方早报》当即发表评论,指出山东移动已经涉嫌犯罪,此案考验政府的执法公正。事实是,山东移动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严惩。

    实现手机实名制,将数亿之众的个人信息置于这样的运营商掌握之下,如何保证安全,不被泄露,实名制难道是与虎谋皮了?

    从操作层面说,实名制会给电信商以及销售商造成麻烦,他们缺乏认真执行实名制的动力。手机卡终端销售网点竞争激烈,连小卖部、门房间都在卖。为了争取顾客,商贩们自然会想方设法为顾客规避实名制。即便在电信营业厅,很多时候只需要一张复印件就可办理开户,更多的只需要填个号码。

    所以说,手机实名制可能对遏制短信诈骗、违法短信有一定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些问题。要根治这些短信诈骗、违法短信等“信问题”,关键在于公安、通讯等部门的严格执法,指望实名制来帮助解决问题,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只会加重负担。 (作者系上海法律工作者)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手机实名制背后的管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