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网友为何对“一把手”公开道歉不领情?

1
青岛新闻网 2009-05-19 11:54:54 人民网-观点频道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近日,在江门市召开的机关作风建设相关会议上,国土、国税、民政、建设、外经贸、房产以及农业7部门局长因为部门或部门人员作风存在问题而公开道歉。事件发生后,在江门坊间和网络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有网民指出,这是好事但不要以此作秀。(5月18日《广州日报》)

    随着《公务员法》、《公务员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制度的实施,舆论监督的氛围日益浓厚。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一些部门“一把手”不得不为自己

或下属的工作失职或过错作出道歉表示。从理论上讲,这是政府行政行为的一种进步,其积极意义是肯定的。然而,许多网友对此并不“领情”:“领导一道歉,群众就鼓掌”,这样的道歉难免不会被视为作秀;“光说不练”,如此道歉会不会成为逃避责任的幌子;下属有错,领导不能止于道歉……显然,网友对“一把手”们的道歉并不“领情”、并不“满足”,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下文”。

    诚然,只有“一把手”公开道歉是不够的。因为网友在“一把手”的道歉声中,没有看到有关部门是否对出现作风不良现象的公职人员作出相应的处罚、有关部门和领导是否及时反思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否举一反三找出并弥补制度方面的种种漏洞,以避免类似问题反复发生。

    公开道歉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倒逼”机制,它可以促使“一把手”们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能。由此,我们决不能把“公开道歉”视作是说几句狠话的“一夜成名”――将反面文章正面做了,这无疑会被网友看成作秀。公开道歉不是一件荣光的事,而是应当有些“耻辱感”的。

    多一些事前治理,才会少一些事后道歉。所以,笔者期望有关部门的“一把手”们,能够通过下属的不良作风,认真反思和改进领导自身的问题;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减少和防治部属在行政行为中屡屡出现的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倾向,确保不再为此而“道歉”了。(人民网-观点频道)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梁丽案”关乎正义无关“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