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与被监督,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只有两者产生良性互动,才能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 一些贪官鎯铛入狱以后,大多会有这样的悔悟:当初要是对组织和同志们的批评教育,能够正确理解,严肃对待,认真整改,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了。 然而,这样的悔悟终究晚矣。 贪官何以不想被监督,以至千方百计躲避监督?一句话,就是为了满足自我日益膨胀的贪欲。否则,一被监督,一切就 是啊,真正的监督总是从小处开始的。读报得一文:某单位搞建设,做些桌椅板凳之类的东西,快完工了,该单位负责人去检查时,发现地上有许多截下来的不能用了的木板,觉得可惜,就让匠人用两块稍好的木板给自己钉了个简易书架。谁知开民主生活会时,有个年轻干部批评他中饱私囊。理由是:“我们也爱学习,也需要书架,匠人们怎么不给我们钉?”年轻干部说得他无话可说,第二天他就把那简易书架上交了单位。面对年轻干部的批评,这位单位负责人自是觉得言之在理,否则,怎会“无话可说”,并将书架上交单位去了呢?其时,这位单位负责人被监督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我不得而知。然而,我总以为,这般监督虽严格了点,但这种从小处监督的做法,未尝不是对同志的真诚关心和帮助。否则,谁能保证这位单位负责人以后就不会到处伸手呢?防微杜渐,亦该是这位被监督的单位负责人从中得到的应有警示。对这位单位负责人而言,作出深深感谢不亦应该是其应持的态度吗? 对被监督者而言,接受监督,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树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从而真正为党旗添光彩,为事业作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媒体对群众监督更应取积极欢迎的态度,包括面对质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李毅中有过一句极富哲理的名言:媒体不是中纪委,媒体不是调查组,媒体不是审计署,因此你不能要求他们每句话说得都对,只要有事实依据,就要高度重视。对待群众的监督,则更应如此。我们不能苛求细枝末节完全属实,而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来认真对待。因为,在这般监督面前,可能会让为官者、权重者谨小慎微,而这不就是监督和被监督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吗? 事实上,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把被监督作为一种习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实践之、认识中,才能不断强化之、升华之。因为说到底,接受被监督的过程必是一个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过程,必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途径。 权力到哪里,影响力到哪里,监督肯定会跟到哪里。对每位领导干部而言,则必须自觉做到时时处处接受监督,习惯于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并让被监督成为一种常态。 |
上一篇:拒“送”绝“寻”说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