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查查“吃空饷”背后的政策因素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29 13:50:05 工人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陕西省神木县41名干部因挂职后赋闲在家领取财政空饷,被取消了2009年度挂职资格。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违背了干部挂职、推动全民创业的初衷,也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神木县干部的挂职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挂职,它是“选 派千名干部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领办创办企业,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担当起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生力军责任”。而且,这个挂职是系着“安全

带”下去的——职务、工资、奖金、福利等一切待遇不变,对其领办创办企业实行以奖代补等。

    有了这条“安全带”,一些干部赋闲在家吃空饷便不足为奇了——有能耐自然会被丰厚条件吸引下海经商,没什么能耐的索性借机回家舒舒服服地休息,不仅照拿工资,还美其名曰是“为政府分忧”。

    报道称,从2006年开始至2008年底,神木县的挂职干部达2389人次。也就是说,2389人次享受着上述优待。公民纳税给政府,养活公职人员,是要他们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而不是拿钱让他们去为自己创办企业。普通公民办企业要向国家交税,挂职干部办企业却可以领纳税人的钱,如此不正常、不公平的决策是否经过了人大讨论、纳税人同意?

    此外,干部带薪“下海”挂职危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挂职干部与公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信息和资源方面占据优势。一旦他们与其他市场主体发生矛盾,谁能保证相关部门不会一屁股坐在“自己人”一边?

    清出41名吃空饷的干部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清理这个让人“挂职吃空饷”的政策。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脸皮”与“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