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深一层次看“减副”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27 14:17:31 解放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两条新闻,一是中编办严格规范“副职”的通知,二是吉林省闻风而动,率先减去省政府6名副秘书长。“减副”呼声一时之间又轰动舆论。

    “副职过多”,在某些地方,当然已成奇观。一个地级市,有副市长11名、副秘书长16名,还配上同级别的调研员6名;又一个地级市,人口仅300万,竟有副市 长9名,更壮观的,是配了20名之多的副秘书长;一个小县,10名副县长之外,县长助理就有4名。至于一个县的公

安局,有副局长5名、副政委4名,还有4名专职党委委员,领导班子共有16人,“比公安部还多”;至于这个县的县府办,仅副主任就有9名,其“领导成员”,可以排到“21把手”,就更是令人瞠目了。

    舆论之间,对于这林林总总的“副职过多”,抨击甚烈,无非是两条。一是说它这么多“副职”,必然人浮于事,尸位素餐,属于“混日子”的;二是说它并无必要,只是因为没有“官员退出机制”,所以作为一种“安排”,属于官场的那种“安慰”和“安顿”。因此人们将“减副”寄希望于“严格限定职数”,认为果真“减副”,就可以“减少一大批吃公粮的主儿”……

    这当然也有道理。现在的“副职过多”,当然有“人浮于事”,当然有“照顾”性质。然而也有“十分必要”,又“十分勤政”的。这就是说,在不少地方,政府政策之“事”,多如牛毛,多到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因此,没有11个副市长,没有20个副秘书长,还真不行!因此,“副职过多”,真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拿近日某地的一例来说,连捡破烂这件事儿,都要由政府来“发牌”、“抽头”,可以想像那个地方政府“权力之大、管事之多”,没有“10个副县长”,怎么管得过来?至于我们常见的一个项目开工,要在各个衙门、各层主官中“跑”上一年二载;一个企业拿个照,要“求”得上百个“副职”签字,数百个图章伺候,就更是和某些地方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有着直接关系了。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地方政府必然要做“千手观音”,必然会造成小平同志批评的“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而这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

    所以我们看“减副”问题,眼光决不能只盯在表相,而要看到“副职过多”后面的深层原因;解决这个“减副”难题,也不只是为了“省一点公共开支”,减一点“人头费”,而要致力于行政管理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其实这件事,早在28年前,小平同志就说得十分清楚。他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放到下面,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各级领导机关,就很难办”,因为“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小平同志认为:“这可以说是我们目前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而诸如“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的现象,都是这个“总病根”“必然造成的”!

    “减副”属于“精兵”,“精兵”之要,在于“简政”。20个副秘书长也好,政府办的“21把手”也好,反映的都是政府职能不明,管事范围过广,权力过于集中的深层次问题。所以也有人笑言,最怕的倒还不是“尸位素餐”,而恰恰是“21把手”统统伸出手来,人人出来干预,于是就会形成小平同志痛恨的那种情况———“遇到责任互相推诿,遇到权利互相争夺,扯不完的皮”。这种“扯皮”,吃苦的是基层、群众,吃亏的是企业、社会。因此,要“减副”,根本在于改革,在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真正转变。

    深一层次看“减副”,换个脑筋观“精兵”,我们也许才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媒体需要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