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从跨省追捕谈为何有人如此忌惮网络舆论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22 13:40:50 人民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39岁内蒙古男子吴保全因为网上发帖批评政府违法征地被两次“跨省追捕”,他和同样因发帖被“跨省抓捕”的河南灵宝青年王帅最近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一些官员为何如此“重视”互联网上公民反映当地问题的一篇帖文,花那么大力气用“跨省抓捕”等方式来“处理”这类事件?为什么他们能看到或设想到一个网络帖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各种“行动”应对,却看不到由于权力滥用、权力失当所带来的更大负面

影响?

    可以说,一些地方官员出了问题“捂盖子”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忌惮”互联网这个“放大器”和“舆论场”。如果不“捂”,那么网络民意汇聚所带来的高层关注和舆论聚焦,能够对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处于胶着状态的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恰恰是一些人不愿看到的。“跨省抓人”可以说是与“捂盖子”一脉相承的思路在行动上的表现。

    此外,一些地方官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有效监督,肆意妄为。不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表达权,还是最近国务院授权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都在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慎用手中的权力,尊重公民的表达,正确看待群众反映的问题,理性对待群众诉求。

    但是,这些动辄“跨省抓捕”公民的官员,却没有考虑或者不愿意考虑到这种行为的成本与代价。在这些事件中,政府公信力被严重损害,由此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官员被问责丢了“官帽”等后果都说明,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我们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增加了很多,代价很大。

    日前,中办、国办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对信访工作提出的明确具体的要求,为地方政府解决基层矛盾提供了参考。

    如果一些地方能做到定期、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干部主动下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并把化解矛盾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不让“小毛病”拖成 “大问题”,同时正确的看待群众上网反映的问题,变“堵”为“疏”,积极用互联网这一手段与社情民意形成良性互动,将会有助于形成解决群众问题的有效机制。如果再能上升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制度,那么“跨省追捕”的问题源头或将解决。

    只有更多官员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保持权力的谦抑与规范,才能在建设和谐社会、提倡政治文明的今天,不再让“因言获罪”“跨省抓捕”一次次不合时宜地上演。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不可小视“上面放,下边望,中间横着顶门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