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林 针对垄断国企老总天价薪酬的质疑和指责,企业的回应无非是“与国际接轨论”、“按效益拿钱论”或者“媒体虚造论”之类,毫无新意。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日的回应则新得让人大跌眼镜,说天价薪酬纯粹是做给外国人看的:高管层个人实际所得与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千万元“名义收入”大相径庭,当初是为了消除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顾虑,而按照国际惯例设计出的薪酬激励机制,那只是高管们的名义收 那动辄千万元、引起极大民愤的高管薪酬,原来只是做给海外投资者和外国人看的——— 仅仅名义上的天价薪酬却背负着实在的舆论骂名,实在是比窦娥还冤。如果确实如此,高管们确实有点冤,可谁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编出来忽悠公众的借口呢? 首先,在垄断国企信息极不透明、国企老总薪酬是一笔糊涂账的语境中,谁也不知道中海油这些话的真假。中海油的负责人也并没有披露,名义之外的实际薪酬到底是多少。按理说,国有企业在“名义上”属于全体国民,企业负责人被雇来为国民赚钱,国民起码得知道他们的收入是多少吧。可这窝囊的主人连“自家”企业负责人的收入都无从知晓,只能从各种舆论传言和小道消息中获知。这种不透明的情况下,国企任何对高薪的解释都缺乏公信力,除非能完全公开高管收入,让公众一目了然,这样所有关于高薪的传言、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即使如中海油辩称的是名义收入,谁又能保证高管们真将名义收入捐还给了公司呢?不要怪民众太多疑,信息不透明下,被忽悠惯了的公众没有办法不多长点心眼。 为了消除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顾虑,国家主管部门认可,中海油按照国际惯例和香港公司的标准设计了包括公司高管层薪酬、期权激励在内的一整套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即使现实真如此,这也是中海油“自我美化”、给自己涂脂抹粉的说法。这样做,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为欺骗海外投资者而进行假改革,在制度上造假。无论这种做法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有着多少无奈的难言之隐,初衷是多么良好,造假和欺骗都是不道德的。 为了吸引海外投资,而只在名义上对国企制度进行改革,这种为撇清高薪指控而进行的自我揭秘,不由得让公众产生了一种可怕的联想:可以为了欺骗海外投资者的眼睛而伪改革,薪酬制度上可以进行这种“做给外人看”的名义改革,那我们的国企在其他方面的改革存不存在这种“有名无实”呢?所谓的市场化改革,是不是一种伪市场?所谓的产权清晰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不是徒有虚名?所谓的监事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是否也是为了吸引海外投资而做给外人看的?还有公司治理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管理层收购、资产管理制度等等,有多少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又有多少掺了水分。 中海油无意之中曝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我们看到的“改革”是算不得数的,名义上与实质上不太一样。 |
上一篇:公共政策容不得体制悬疑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