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08版 > 正文

公共政策容不得体制悬疑戏法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15 16:38:01 中国江西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作者:司振龙

    4月1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有关负责人针对有媒体关于其下属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高管层薪酬福利达千万元的报道做出回应,称中海油有限公司高管层薪酬福利严格遵守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规定,个人实际所得与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名义收入”大相径庭。(4月14日 新华网)

    与其它“高管天价薪酬”国企的信口辩白相比,中海油总公司的这“名义收入”说显然很有“诚意”。据介绍

,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家为推动石油行业在海外整体上市,特批中海油有限公司为先行试点,允许中海油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并以红筹股形式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为了消除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顾虑,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中海油有限公司按照国际惯例和香港公司的标准设计了包括公司高管层薪酬、期权激励在内的一整套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并定期向资本市场进行披露。实际上,所有高管层成员从2001年上市第一天开始就把董事会批准的收入捐给了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因而成为“名义收入”。呀,原来如此。

    的确,“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我们似乎可以心领神会——“个人实际所得与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名义收入’大相径庭”——这又一堪称“中国特色”的做法,而长期以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各方公众,也似乎得为其在本国国企高管,至少是它中海油高管薪酬问题上“穷追猛打”的猜测、质疑甚至是“污蔑”诚恳道歉才好,因为人家所谓的“天价薪酬”只是“名义收入”,只为“定期向资本市场进行披露”,然,笔者这厢先给中海油鞠躬致歉了。但问题是,经此可意会不可言传仿佛“历史档案揭秘”的解说之后,神秘兮兮的所谓“名义收入”是怎么名义法的却令人一头雾水。

    “实际上,所有高管层成员从2001年上市第一天开始就把董事会批准的收入捐给了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因而成为‘名义收入’”——这句概括性很强的话好像可以视作答案,然而,若进一步追问:什么是“董事会批准的收入”?怎么“批准”的?标准何在?数额几何?什么又是“捐给了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怎么“捐”?“捐”了多少?声称“把董事会批准的收入捐给了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这笔账目聊且算是清了,可高管们的实质性收入到底从哪里来?究竟又有多少?即便完全去除上述“名义收入”,最终,何以导出否定之前媒体报道所言“高管层薪酬福利达千万元”的结论?这些问题至今未尝不仍为莫名其妙的“哑谜”。当然,公众眼下无从知道其“内情”,并不代表诸事本身一定就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但毋庸置疑,抛出 “名义收入”这一说,中海油在高管薪酬问题上不仅无法自证“清白”,事实上反倒扯开了一个个体制悬疑的口子,让人咂摸不透。

    比较有意思的是,除此之外,当天还有一条异曲同工的媒体报道:“河南23岁女大学毕业生当选市人大代表遭质疑”(4月14日 《河南商报》)。据称,23岁的女大学生村干部闫小心,到任一个月后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半年后又高票当选为河南省安阳市十二届人大代表,成为当地首个当选为市人大代表的大学生干部,这在很多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市民质疑,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当上村主任,又以如此高票当选市人大代表,是有过人的能力,还是有相应的政治背景?是偶然际遇,还是必然中的偶然?目前,国家一直提倡大学生下基层工作,23岁女大学生不仅当上村主任,还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基层大学生的上升通道是什么?不待言,所涉,无疑又是一个体制悬疑的问题。我们诚愿相信该市组织部所讲——“这跟她迅速当选村委会主任有很大关系。工作做得都很不错,只是很少人有这么好的机遇”——正如中海油总公司所言“名义收入”那般,足以自证该女大学生没有获取“天价政绩”,但,同样是在体制轮空的大前提下,这“连升三级”的所谓“树立典型”何其逼肖神乎其神的“戏法”?

    拎到一起得了。朝根上说,前者关乎公共资产(或称国有资产),后者则关乎公共权力(立法监督权),一般情况下,必须得有明晰、完整、规范的公共政策依据作为其体制前提。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公共资产是为公众所拥有,公共权力是为公众所掌握,换言之,即通向我们耳熟能详本国宪法总纲第二条所保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此同时,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中最基本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也只有落到了现实的公共政策上才能被保护、被捍卫。于此意义论,公共政策是绝对容不得体制悬疑“戏法”的。以便从国家根本上保证绝大多数公众的各项权利与利益是其一。此外,一旦公共政策沦为了某种体制悬疑“戏法”,其中至为重要的程序公平、公正之构建随之亦被架空,则何难通向实质公平、公正的结果。譬如,在高管薪酬安排上,某些国有企业可以个人实际所得与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名义收入”大相径庭,我们的非国有企业也可以吗?可以或不可以为什么?闫小心可以“到任一个月后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半年后又高票当选为河南省安阳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其它大学生干部也可以吗?可以或不可以又为什么?这些,恐怕“全知全能”的上帝都无法给出具有公信力的答案来。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嘛,所以“名义收入”而已——面对中海油(其它国有企业接下去或许也“彼此彼此”)出据的这类“生米煮成熟饭”的说法,不管赞同与否,公众此时此刻或许也就只有默认其实的份儿了。但接下去,事关“名义收入”又为怎么一回事,其声称的“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中的“国家主管部门”总得给公众一个必要的交代吧?至于那位禁不住也跟着自言“仕途太顺了”的女大学生,谨表祝贺的同时,置于国家公务员现行选拔政策下,我们很想清清楚楚地知道:她为什么就可以那么“顺”?一言以蔽之,公共政策容不得体制悬疑“戏法”,这既是对公众各项权利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公权力象征的国家权力机构对自身最起码的自重,当慎为之,并好自为之。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为纣王翻案背后的话语权自恋
下一篇:国企高管的天价名义收入更让人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