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近日在第四届中国财经法律论坛上呼吁,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确保当前中央提出的4万亿元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和干部安全,是一个重大、紧迫而严肃的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凡是掌握政府投资项目权力的官员,要严格按照法律的程序进行,不要搞虚假招标。
这三个“安全”可谓切中时弊,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而在这 三个“安全”之中,干部安全又是重中之重,是居于核心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确保干部安全、干部干净,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和施工的安全。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我们有太多的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一件件人神共愤的豆腐渣工程、一次次惨不忍睹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其背后多是由于相关干部出了问题而引起的。“三湘女巨贪”蒋艳萍、湖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马其伟案等重大案件,无不与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腐败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现象,是值得警惕的,尤其是在“4万亿”的大背景下,更得让我们保持这样的警觉:4万亿的天文数字,会不会砸倒一批官员?
这种警觉绝不是杞人忧天。工程的招投标,虽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但依然挡不住违规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腐败问题频频出现。一些工程的招投标,不过成了“聋子耳朵——摆设”,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早就已经“内定”了。江南时报有报道说,有关部门曾经对78个国家投资项目进行稽查,结果发现,大量的招投标走了过场。
招投标走过场,其实是“命中注定”的。一些地方的招投标评标委员会大都由在行政隶属关系下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上面有直接的主管领导。领导的一个“意见”,敢不“尊重”?如果不“尊重”的话,恐怕这些专家也难进招投标评标委员会的大门吧。这样的专家,想让他们真正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独立自主进行评标,恐怕很有些难度。而且还曾有这样的事:一些负责招投标的人,同时还兼任工程建设公司的领导,自己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成绩名次自己说了算,这样的招投标不是走过场又能是什么?
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不仅是经济上的巨大动作,更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因此,这些钱用得如何也就不只是个经济运行问题,更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对于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不从机制上解决,“暗箱操作”、“过场招投”等等还会让更多自律不强、意志薄弱的干部栽跟头。过去曾有些地方实行的“批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批钱”措施,效果就不错。这次又有“4万亿”的大背景,应该能成为一次机制创新的难得契机,让想伸手的不敢伸,敢伸手的没处伸。随着党中央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再加上舆论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相信真正的干净工程、放心工程越来越多。只有干部干净了,才能保证“4万亿”的安全。倘若从制度上很好解决了对权力的监督问题,那么就将从源头上堵住伸向工程建设的一只只“黑手”,“工程上马、干部落马”将会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