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1125家上市公司公布2008年一季度报告。从净利润来看,剔除不可比因素,上市公司一季度实现约92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23%,与2007年全年净利润的同比增幅相比,下降了大约35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一季度净利润最高的前十家公司,剩下的111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一下子上升到36.05%。
□本报记者 陆洲
截至4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1125家上市公司公布2008年一季度报告,而这些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明显放缓迹象。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7.11%,与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25.02%的同比增幅基本持平。但从净利润来看,剔除不可比因素,上市公司一季度实现约92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23%,与2007年全年净利润的同比增幅相比,下降了大约35个百分点。
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剔除一季度净利润最高的前十家公司,剩下的111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一下子上升到36.05%;如果剔除这十家公司,1115家公司200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4.53%。
这前十家公司创造了376.87亿元净利润,占1125家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0.81%。可见,当前市场中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盈利规模,正在明显地向特大型公司倾斜。
近七成公司表现欠佳
已披露一季报的公司中,有43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占1125家公司总数的38.4%,其中减少幅度在50%以上的有220家;亏损公司达144家;另外还有184家公司业绩虽然同比增长,但是增速小于整体市场增速。这样算来,今年一季度业绩下降、亏损和增幅小于平均水平的公司合计共有760家公司,占已披露季报可比公司家数的67.55%。
除了行业景气度因素外,资本市场的转冷也是净利润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一季度,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仅增长21.7%,远远落后于去年年报数据;而公允价值的大幅下降也让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的上市公司尝到了苦果。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2008年一季报显示:公司盈利增速有放缓的趋势;成本上升是导致利润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投资收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大幅下降,部分公司甚至出现因投资导致亏损的情况。
各行业苦乐不均
在对已经公布季报的行业数据统计中,综合、房地产、信息设备和农林牧渔等4个行业增速超过30%,增速分别达到91.8%、98.98%、39.22%和41.67%。
分析可知,由于受到紧缩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公司开始大量销售房产,结算面积大幅增加,回笼资金也水涨船高。农林牧渔行业则明显受到了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相关上市公司开始得到相应的行业景气带来的收益。
而受到上游成本挤压的行业增速则明显放缓。公用事业行业在价格受到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4.85%。钢铁行业在铁矿石涨价、国家控制钢材出口的双重作用下,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69%,远低于平均水平。
实际上,受到一季度冰雪灾害、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一些面临成本压力且产品价格受到管制的行业,例如电力、煤气和水行业业绩受影响较大;而成本压力小、议价能力相对出众的行业,例如食品饮料、零售批发等行业的增长相对保持稳定。
事实上,在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产业链完整的企业和具有完善产业链预期的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和消化上游成本提高的压力,享受到下游产品提价的好处。
公允价值缩水侵蚀利润
根据新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带来净收益的变动。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年末或今年一季度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80家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合计为-17.17亿元。这些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合计为158.94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达10.80%。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已经影响了相关持股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举例来看,苏常柴(000570)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6.15%。公司持有1000万股福田汽车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股价的下跌,导致影响其收益999万元。而苏常柴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总额仅为807.33万元,投资损失竟占当期净利润比例的123.74%!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80%以上,公司股价也从17.6元的最高价最多下跌了59.15%。市场不景气时,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杀伤力凸显。
三一重工(600031)也是如此。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64亿元,同比增长38.74%;剔除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因素后,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际增长98.70%。但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的下降也让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扰。季报显示,三一重工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降17.41%。主要原因是受一季度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09亿元,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0.85亿元。
六成公司中报预增
截至4月28日,共有384家上市公司发布今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中报业绩增长的公司占预告总数的六成,而预减的公司占比也达到13%。预增者主要来自机械、化工板块内一些行业景气的公司,而预减公司多数受到成本上升与出口受挫等因素的影响。
回顾2007年中期业绩预告可以发现,当时预增公司占到54%,预减公司占到7%。对比来看,尽管预增公司的比例略有提高,但预减公司的比例更是有所上升。有研究人士认为,这反映了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一些公司到达盈利周期的顶点。
数据统计显示,披露中期业绩预计的上市公司中,预增的有225家,预减的有49家,预计盈利的有52家,预计亏损的有54家,不确定的公司有4家。预增的公司中,有50家公司的预增幅度在100%以上。
对225家预增公司的统计表明,机械设备与化工行业各出现30家预增公司,医药生物与建筑建材行业也各出现15家预增公司;而公用事业与金融服务行业分别只有2家和1家预增,恰恰反映了这两个行业目前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
从细分行业来看,机械行业的预增公司主要出现在输变电、电气自控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如金风科技预计上半年业绩增长60%-90%。主要原因就是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市场需求旺盛,订单增加,产销量增长。长征电气也预计,今年1-6月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300%以上。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对高压、中压产品的产销力度,部分新产品销量有效放大,产品销售收入及利润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而去年以来就“一路高歌”的化工行业则在化工新材料、氮肥、农药等公司中再显景气。
值得警惕的是,业绩预减公司大多于受累于冰雪灾害、成本上升与出口受挫,尤其是石油化工、轻工制造、餐饮旅游与纺织服装等行业,已明显面临着不利处境。成本上升以及出口困难或许不会让太多的公司出现业绩下滑,但盈利受挤压、业绩增速放缓却是无法避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