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企业追捧“院落文化”,邻里守望等新的社区生活观念的同时,购房者中也出现一种对亲情的渴望和回归,几代同堂、同室的生活观念,再一次随着“80后”子女步入结婚阶段、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和房价不断上涨而来临。“亲情三代居”的概念和产品也应运而生。但记者调查发现,岛城这样的房子还不多,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代同堂一家老少聚集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那是上个世纪的居住形态,取而代之的是处处宣扬着“独立”,标榜着“另类”的年轻人们,居住模式也是以单门独户,各自分开居多。而很多老年人希望购买与子女靠得近,便于互相照顾的亲情式户型。那么,都有哪些适合三代亲情居住的户型呢?
互助型三代居一室
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孩子小,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照顾,他买房的时候就考虑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大家互相有个照应。新房子看了很多,他需要的户型却没买到,最后他买了一套二手房。
走进张先生的家里,进门一个走廊,往前走是会客厅,客厅北侧一小间是女儿的卧室,活动室和夫妻俩的卧室都在靠外的地方,最里间是父母的卧室,与客厅之间有一个走廊相隔。这套房子是双卫设计,父母卧室里单独隔出一个卫生间。这种设计让老年人可以生活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里,便于他们休息。张先生觉得和父母住在一起比较好,互相照顾起来更加方便。张先生说:“这样的房子不是太多,我们好不容易挑了一套,住起来还不错”。
组合小复式亲情无距离
有人说亲情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亲情是什么?是寒冷时的一根火柴,是饥饿时的一碗面条,是无奈时的一句鼓励,是人间最无私的爱。
父母年纪大了,喜欢住在一楼,有个院子种点花草,妻子、儿子又嫌楼层低,太潮了。今年五十岁的朱先生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一个小区购买上下两层套房,在二层地板上打开一个上下通道,装上楼梯,这样父母住楼底,自己住二楼,一家人却还是在一起。生活空间有距离,亲情没有距离,却也不互相影响。其实陈先生这种做法,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复式结构,只是这样处理出来的“复式”住宅,两个空间更加独立。
同一小区 两窗相望
贾先生是私营企业主,家境十分殷实,当时给父母买房时,也考虑要么 买个大的住在一起,要么就买个对门,来往还方便。但父母提出来,同一楼座的户型都差不多,他们只想住个小点的房子,否则就太奢侈了。
贾先生就在自家大房子的对面楼座买了一套小户型房给父母住。每周领着全家人到父母那里吃饭,自己没事中午到父母那里睡个午觉,有什么好吃的,孩子半分钟就送过去了。贾先生的父母也过得十分开心。
三代居也无需大面积
应该说,为三代人居住量身定做的“三代居”住房在青岛并不容易找到,就算要找能勉强够上“两代居”的住宅也不容易。目前青岛的楼盘,面积大的,一般所有户型都在80平方米以上,而主打小户型的楼盘,则清一色是小户型。虽说有些复式住宅可以当作“两代居”来用,但目前的复式住宅除了前海一线的豪宅,更多的是采取带阁楼的形式,老年人要住这种复式,光上楼梯也得累坏了,成天不出门也不现实。而前海的好房子尽管比较合适,但房价惊人,一般消费者根本购买不起,而且居住者少,空置率高,又缺乏老年人的玩伴。总之,在青岛买到适合老年人和儿女同住的房子还不是太容易。
“三代居”产品在青岛市场上早就出现过,但大多由于产品自身的原因,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两户人家独立的居住功能,三代居产品往往在户型面积的控制或产品舒适度上无法很好的控制。以往市场上出现的三代居产品面积偏大,往往两户的总和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给客户较大的购买压力,面积在160平方米以下的三代居产品户型往往有较大缺陷。
据了解,日本长期以来在住宅建设方面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长期开展对居住行为方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研究,无论是住宅设计还是产品都是做到了精细的程度。日本的集合住宅一直坚持小面积的方针,老年住的“亲子型”二代居、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发展,在设计上又分为同居型、分居型和邻居型三种。多数住宅套型面积都在9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的套内面积也基本在80平方米左右,值得借鉴。
三代居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逼近,如何解决中国社会老人和孩子两代人居住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真正来临,“一个孩子+两个年轻人+四个老人”模式的家庭会越来越多,确实,房地产商应多考虑完善“亲情居”。
本报记者 梁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