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荣(右)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公益活动,这是她在为社区居民介绍我市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致市民的一封信。(记者 包思亮 摄)
3月10日,当79岁
老人黄德荣把第一笔、50元党费交到大众路居委会时,泪水布满了她满是皱纹的脸。老人反复念叨着:“50多年了,我终于成了党员了!”
50多年来,黄德荣一直怀揣着一个梦: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梦伴随她从朝鲜战场到复员地方、从县城到乡下、从工作到退休……
朝鲜战场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
1952年,“三八线”北两公里处。美军的轰炸机扔下的炸弹不断落下,子弹呼啸着频频飞过。深两米的坑道里,一台老式留声机前,身着军装的黄德荣正对着坑道喊话,清脆有力的声音很快传遍了战场。战斗告一段落,她和战友迅速跃出坑道,举着小喇叭对美军大声喊:“Don't
move! Put down your gun!”(不许动!放下枪!)。
当时,25岁的黄德荣毅然离开大学参军已近三年。这个四川省江津县(现属重庆市)没落地主家庭的女孩,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每一天,身边都有战友受伤、甚至死亡。但面对死亡,战友们、党员们毫不畏惧,他们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拼杀在战场上的一幕幕动人场景,一次次感动着黄德荣。“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要成为这个先进组织的一员。”1953年夏天,26岁的黄德荣用钢笔在战友们搭建的石棚里,趴在土炕上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其后,黄德荣就满怀期待地给家里写信,申请政府证明,但这封信一去就没有了任何回音。部队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四川省当地政府,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来,一人拉扯着4个孩子的黄德荣的母亲,在土地改革时,因为不了解党的政策没有把家中藏着的枪支上交而被判刑。离家数年对家中情况毫不了解的黄德荣,无奈之下暂时放弃了努力,把入党的念头埋在心底。
几十次申请受挫痴心不改
1955年,黄德荣所在的部队从朝鲜战场返回国内,黄德荣复员到莱阳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1956年,调到文登一中任教的黄德荣,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因家庭成分问题,组织拒绝了她的请求。
怎样才能让党组织接受自己呢?思前想后,黄德荣坚定了一个念头——用更优异的工作表现争取组织的认可。
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黄德荣随丈夫冯德堂四处调动,辗转了10多所学校,从县城到乡下,从乡下到县城,无论到哪里,“勤奋工作”成为人们对她一致的评价。然而她最终没有入上党。
暮年入党梦成真
“我要入党。”退休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黄德荣惟一的心事,一天天,一年年,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
2003年,黄德荣再次提笔。她用20页近万字的篇幅向党组织汇报了自己的一生,诉说了她一生的追求。
市委组织部领导看了她的入党申请材料后,马上作出指示。很快,环翠区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黄德荣家里了解情况,并告诉老人,她应该把入党申请交给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组织接受了她的入党申请。
正当她处于考察期时,黄德荣的老伴病倒了,需要动大手术。照顾老伴的黄德荣没时间为社区做很多事,加上她长期呆在干休所,与社区居民接触少,当社区党员表决是否吸纳她为预备党员时,因许多党员对她不了解,她没有获得通过。
2004年,老伴刚出院,倔强的黄德荣就又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她认识到,没有获得表决通过,说明她和社区党员群众接触得少,公益活动参加得少,离一个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找到了差距,也就明确了目标,她决心用实际行动向组织证明自己。
每月10日的党员学习会,黄德荣每次都提前去,还踊跃发言;社区有公益活动,她主动报名参加;居民有困难,她主动帮忙。
2004年重阳节,社区活动缺少资金,黄德荣主动捐款1000元。
2005年底,我市遭受暴风雪袭击,黄德荣冒雪送来数百元捐款,支持抗灾自救工作。
公安部门发放心防宣传小册子,因年岁大走路都有些跛脚的黄德荣挨家逐户上门送。
……
2005年底,组织按照程序找她谈了话。
今年3月份,居委会主任杨日芹告诉她,她被批准入党了。黄德荣听罢,许久没有说出话来,任由喜悦的泪水尽情流淌。
黄德荣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作为党员,标准一刻也不能降低,只要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要带头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
圆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作为一名新党员,黄德荣老人每天都充满着青春般的活力,踏踏实实地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热情地付出,无怨无悔。(本报实习记者
邹良丽 )
编辑: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