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小瑛近照。李世俊摄 |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郑小瑛三度遭遇青岛交响    晚报讯 初识青岛,被交响人的热情感动;二度来青,曾留下些许遗憾;
三遇音乐之岛,郑小瑛很欣慰“为青岛音乐人感到幸福”。    应青岛交响乐团之邀来青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昨日接受岛城记者的采访。尽管她经历着交响乐发展的挫折与磨难,但郑小瑛坚信只要音乐人自己有信心,总会是“阳春白雪,和者日众”。她一手建立的厦门爱乐乐团验证了此言,而在青岛,她也看到了音乐的幸福。
   12年,把青岛音乐挂心上
   对郑小瑛来说,青岛并不陌生,这个城市甚至是挂在她心上的,第一次来青,“我就被青岛交响人的热情感动了”。1994年,郑小瑛与青岛市歌舞剧院交响乐队合作,“他们有那么多困难,演出经费甚至比志愿者组成的乐团还要少,但大家还是在坚持”。二次来青是2001年,因为演奏员的错误,让郑小瑛对青岛交响留有遗憾。去年,青交排出演出季,邀请郑小瑛前来助阵,她立即就答应,“我想来看看,青岛交响乐发展成什么样。”
   “乐团能有这样的管理和水平,出乎我意料,”昨日,与青交排练后,郑小瑛是兴奋的,“这个乐团硬件投入可以说是全国第一”,“我为青岛音乐人感到幸福。”
   青岛,应是“提琴中心”
   “青岛应该是‘提琴艺术的中心’”,郑小瑛认为青岛是正在开发的音乐沃土。虽然不能和全国文化艺术中心北京、上海比较,但是青岛有自己独特的条件。青岛很早就接触西方音乐,近现代出了很多音乐家。有历史传承的青岛是很好的培植土壤,“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只要启发就能迸发。”
   音乐发展不仅是音乐人和爱乐人的幸福,还可以作为城市烫金的名片。郑小瑛说现代社会都在注重文明发展,青岛有小提琴大赛,有良好的条件,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提琴艺术的中心”。
   交响,耐得寂寞见晴天
   “交响乐是文化而非娱乐,它需要耐得住寂寞。”为中国交响乐奉献了大半生的郑小瑛,一直告诉身边的音乐人“挺得住才行。”她自己也如此坚持,在厦门成立爱乐乐团后的演出,最少的一次售票,竟然只有二十多张,“我们还是挺过来了,”郑小瑛幽默地比喻“大学生总比小学生少”,交响乐观众需要培养。而交响乐是“重工业”,需要大力扶持。(记者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