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山脚下的扁鹊石像(郭学军)
扁鹊,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记载的医学家。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
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其高超的切脉技术,在当时可谓名扬天下。
农家小院探访扁鹊墓
20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南泺口黄河浮桥北岸约1公里处的鹊山村,探访位于鹊山西麓的扁鹊墓。一进村口,就遇到60多岁的村民张大爷,一听说我们是来探访扁鹊墓的,他显得很激动。“先有扁鹊墓,再有鹊山之名,后来才有了我们鹊山村。”他介绍说,从小时候,他就知道村里有扁鹊墓,知道扁鹊是个古代神医,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很有医德。但究竟为什么扁鹊墓修建在这里、何时修建的,他也说不清。
沿着鹊山西侧小路逶迤北行,来到一处平房小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墙外一尊高约3米的扁鹊石像,落款标明是近年竖立的。走进院子,只见里面住着几户人家,扁鹊墓就坐落在小院的东侧,墓高约两米,是一座土墓。墓前还有两块石碑,一座石碑上面刻有“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大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整的字样。另一块石碑则刻有“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记者看到,墓的四周已被辟为菜地,菜地围有栅栏,绿油油的蔬菜似乎也沾了古人的光,长势非常茂盛。墓前一棵老树已经枯死,只留下孤零零的树干。
“扁鹊能治病,附近老百姓都很崇敬他,都把他当成了神医。”已住这里20年的村民吴女士说,墓前除了有清朝时期的墓碑外,并没有其他历史遗迹,现在来此瞻仰的人并不多。她说,前些年,这里曾流传着一种到扁鹊墓地上香可保佑家人不生病的说法,当时到扁鹊墓地祭奠的人还不少。
鹊山之上聆听传奇
记者随后登上鹊山,从山顶放眼望去,漫山郁郁葱葱,植物茂盛,不时有游人的身影在山间闪现。在山顶上一处凉亭内,记者看到,亭子梁柱上都画满了扁鹊当年学医和治病救人的故事。带学生上山游玩的王老师热情地介绍说,扁鹊年轻时便跟从长桑君习医,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学成后,长期在民间行医,为平民解除痛苦,足迹遍及当时的齐、赵、卫、郑、秦诸国。他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他说,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当时便有人以传说中黄帝的医官“扁鹊”来称呼他,而本名秦越人却很少为人所知。
“现在‘起死回生’的典故就出自扁鹊。”王老师讲,有一个故事说,扁鹊行医周游到虢国(今河南省陕县一带),听说虢太子暴死后正要准备埋葬。他在宫门外,向一位叫中庶子的官员详细了解了太子生病的经过和症状,断定太子没有死,而是患了一种称之为“尸蹶”的病(类似于现在的休克),便说可以使太子“复活”。但中庶子并不信。扁鹊说,你不妨进去看看太子,一定可以听到太子的耳鸣,太子的大腿两侧一定还温暖。中庶子进去禀告了虢君,一起去看太子,果然和扁鹊说的一模一样,他们赶紧把扁鹊请进来。扁鹊仔细地为太子切了脉,扎了一针,太子睁开了眼;药敷两肋下,太子便坐起来,人们惊叹不已。以后又服药20天,太子恢复健康。
“盛名之下,扁鹊却从不以此炫耀,表现出他谦虚谨慎的美德,足以垂范后人。”王老师说,史料记载,有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做大手术,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大。”
王老师说,扁鹊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家,治病严肃认真,且能尊重民俗,根据各地群众的需要而行医。他当时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他同时还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医巫神作斗争。每到一处,他都向人们宣传科学思想,劝导人们信医勿信巫,以免枉送性命。
处处遗迹传神医美名
“由于医德高尚,医术超群,扁鹊便遭到了当时身为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妒忌,李醯派人刺杀了扁鹊。”王老师说,当时世人闻之,无不为之叹息,而李醯的罪恶行径,也一直为后世所唾骂。至今在河北、河南、陕西省等地,也保留着许多有关扁鹊的纪念遗迹,当地群众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对扁鹊的怀念之情。
“现在太需要扁鹊这样的医生了!”王老师说,如今扁鹊已登上了“国家名片”——邮票,也是对他的一个很好的纪念。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他,学习他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郭学军
潘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