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置得益于海,青岛的发展受益于海,青岛跨世纪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离不开海。作为一个临海并拥有海洋科技优势的城市,如何充分调动青岛海洋科研的所有优势,迅速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跨越,一直是青岛炙手可热的话题。
4月11日,青岛科技大会召开,会上一系列关于海洋科技以及海洋产业
的新规划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对我市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话题进行探讨。
本月11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首次科学技术大会开幕,会上提出:我市将加快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积极促进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发展。
几乎同时,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建设方案敲定,将共建和新建七大公共科技平台和八大功能实验室,包括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实验平台、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研究与开发平台、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实验室……
海洋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使得青岛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包括海洋药物、保健品和活性物质提取等,正在成为青岛市海洋科技产业新的增长点。据市科技局统计,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强势增长,共完成产值1857.3亿元,增长27.2%。其中,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实现产值131亿元。
近几年,以博新生物、东海药业、国风药业、国大生物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向海洋科技产业领域挺进,参与海洋药物领域开发,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高科技支柱产业。
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明显
“青岛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发展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三平说。
不仅如此,青岛发展海洋科技产业有着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青岛的海洋科研人员占了全国科研人员总数的2/3,不管在数量和层次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化处一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集中了全国1/3的海洋科技开发机构,拥有25家有关海洋的科研、教育机构,7000多人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包括10多位海洋科研领域的两院院士、200多位博士生导师、1000多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海洋科技工作者。
目前,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等科研机构都在从事海洋药物及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一些大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建了一批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学研实体,共同组成了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研究开发基地,其技术和成果辐射全国,现在青岛市正在研究发展的海洋药物和保健品近百个。
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采用先进工艺及海洋生物生产的新型药品大有逐步取代原有传统型药品的趋势,这就决定了海洋制药产业将会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途。”袁三平说。
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新药研究多以学习借鉴国外药品或与国外公司合作研发为主,只有少数企业自己研发新的海洋生物药品。目前,部分青岛海洋科技企业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青岛的海洋科技产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处一位负责人说。
目前,森淼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海洋微藻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利用生物乳腺反应器提取药用基因蛋白技术,不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此,青岛博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周启智说,“青岛市场的海洋保健食品和深加工食品还没有达到饱和,消费者对这些物品的需求还在呈上升趋势。”这对企业进军海洋科技产业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形成高科技企业群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医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也正由陆地向海洋发展,一个蓝色医药产业正在兴起。”周启智说,作为青岛市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海洋医药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目前,由国风药业集团投资7亿元建立了集海洋药物、生物工程、现代中成药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国风生物海洋药业工业园;国大生物工业园总投资达9000万元,其厂房和生产设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东锦茂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投资7500万元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成立了青岛科谷酶业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公司总投资约6000万元,正式启动了明月集团海洋科技园建设。
据周启智介绍,目前,总投资3.6亿元的博新生物制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合作组建的“301博新生物研发中心”和“301博新公司总部及国际科技商务大厦”配套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目前,不仅是本地企业,省内外的大企业也抢滩青岛海洋药物产业。青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信息咨询部于宁峰介绍说,目前青岛市引进和培育了黄海制药、华仁药业、三V制药、华海制药等一大批医药项目。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生殖医学、干细胞移植、转基因工程等先进生物技术的国内一流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了30多家科研机构和科技型公司,使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形成了一个企业群。
这些,都标志着青岛市海洋药物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记者 宋大伟 实习记者 刘静)